適應年齡段:25—28歲理財關鍵詞:量入為出,掌握資金狀況,強制儲蓄,逐漸積累。
個案一:吳虹雨生于1978年,兩年前大學畢業(yè),分到一家醫(yī)藥公司做業(yè)務代表,月收入3000元。其實,在花銷上她還算不上大手大腳,為了減輕房租壓力,和同事合租了一套房子;為了節(jié)省生活費開支,常常和朋友等到晚上8點以后再吃飯,為的是享受洋快餐的打折優(yōu)惠;在穿衣打扮上,小吳也沒有過多的奢侈,極少買名牌,基本上都是常換常新的“大路貨”……雖然如此“節(jié)儉”,但到了月底,小吳的工資依然花得光光的,毫無結余。她說,剛分到單位的時候每月只有1000元的實習補貼,可那時還多少有點結余,現(xiàn)在收入高了一倍,反而成了“月光一族”,我的錢都上哪兒去了?怎樣才能改變這種毫無積蓄的處境呢?理財偏差:從小吳月收入5000元依然“月光”的例子來看,其原因并非收入少所至,根源是個人的理財、消費觀念有偏差,以及沒有掌握一些必備的理財技巧??梢钥隙?,小吳的花銷缺乏條理性和計劃性,花錢雖然不是“大手大腳”,但也算不上“精打細算”。比如,她和朋友經常等到晚上8點吃打折的洋快餐,看上去似乎很“節(jié)儉”,但洋快餐即使打五折,能趕上自己做飯便宜嗎?小雯買衣服可能沒有名牌,但買衣服的頻率肯定很高,有時貪圖便宜打折,今天買一件,穿不了兩天就扔到一邊,明天再買。這樣還不如按“少而精”的原則適當購買經典款式、能體現(xiàn)個人風格的較高檔服裝,從而延長淘汰周期,達到省錢目的……類似的花錢誤區(qū)還可以找出很多。
理財建議:一、量入為出,掌握資金狀況。“月光一族”首先應建立理財檔案,對一個月的收入和支出情況進行記錄,看看“花錢如流水”到底流向了何處。然后可對開銷情況進行分析,哪些是必不可少的開支,哪些是可有可無的開支,哪些不該有的開支。俗話說“錢是人的膽”,沒有錢或掙錢少,各種消費的欲望自然就小,手里有了錢,消費欲立馬就會膨脹,所以,“月光一族”要控制消費欲望,特別要逐月減少“可有可無”以及“不該有”的消費。同時,可以用工資存折開通網上銀行,隨時查詢余額,對自己的資金了如指掌,并根據存折余額隨時調整自己的消費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