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
生母繼父為女兒投保,愛女因病身故后,從未給過保險費的生父卻成了女兒的保險受益人之一,并要參與10萬元保險金的分配。日前,市民張女士陷入了與前夫的一場糾紛中,而這場糾紛的起因是一張保單中受益人一欄的“法定”二字。
“想變更保險受益人,該如何辦理?”“能不能指定非直系親屬為受益人?”昨日,本報31版《生母繼父為女兒投保生父咋成了保險受益人》一稿見報后,引發(fā)讀者熱議,在咨詢熱線開通的短短1小時里,先后有10多位市民打進電話進行咨詢。
對于市民關(guān)注最多的保險受益人究竟應(yīng)該是“法定”還是“指定”的問題,專程趕來本報接聽熱線的路石律師事務(wù)所人身保險法律事務(wù)部主任胡序言提醒,為避免糾紛,建議投保時受益人最好“指定”,因為填寫“法定”不僅可能在日后引發(fā)不必要的爭議,同時也給保險公司的理賠帶來麻煩。
受益人最好指定這個提醒很到位
“你們的提醒很到位,以前買保險都是看熟人面子買的,保險代理人也沒有給過專業(yè)的提醒,加上簽合同時也著急,就從沒考慮這個受益人填‘法定’或‘指定’究竟有啥不同,現(xiàn)在才知道原來大有講究。”昨日下午3點,成都商報記者接到了讀者張女士打來的電話,雖然錯過了專家咨詢時間,但她表示沒關(guān)系,“看了你們的報道,我回去翻了下保險單,有幾份也是法定的,好在受益人可以變更,我想未雨綢繆,還是抓緊時間自己指定一下受益人比較好。”
那么,指定受益人又該注意哪些問題呢?保險專家給出了以下建議:首先,指定受益人時要考慮誰是你最想保障的人,若被保險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則可由其監(jiān)護人指定受益人。其次,指定要明確,切不可使用模糊的字眼,應(yīng)該明確指出姓名和身份證號,以免日后引起糾紛。受益人可以是多人,但應(yīng)在保單上詳細(xì)寫明各受益人的受益順序和份額,否則視為所有受益人對保險金額享有同等的份額。最后,投保后,如果投保人和被保險人的情況發(fā)生了變化,應(yīng)及時書面通知保險公司,辦理受益人變更手續(xù)。保險公司收到申請,在保單上批注或出具批單之后,才能產(chǎn)生變更效力?!?/span>
標(biāo)簽: 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