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籌平臺未解決醫(yī)保問題 醫(yī)保讓看病不再難
2017-02-23 08:00:02
無憂保


10月14日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近日發(fā)布關于《2016國家基本醫(y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目錄調整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征求意見稿確立了藥品調整方案,目錄調整分為藥品調入和藥品調出。調入藥品將重點考慮臨床價值高的新藥、地方乙類調整增加較多的藥品以及重大疾病治療用藥、兒童用藥、急搶救用藥、職業(yè)病特殊用藥等。
醫(yī)保作為關乎國計民生的焦點問題,一直以來都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雖然目前已經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百姓看病貴的問題,但進口藥、部分乙類藥品以及國內生產的創(chuàng)新藥這些臨床中使用率越來越高的藥品目前仍需自費,很多普通家庭一旦遭遇重大變故仍然會面臨“看不起病”的尷尬。
雖然民間應運而生了“輕松籌”這種眾籌平臺,讓罹難者以眾籌的方式向社會發(fā)起募捐,但從目前的情形來看,“輕松籌”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眾籌需要發(fā)動大量的朋友進行轉發(fā),再加上支持者的能力也有十分限,雖然有一點幫助,但在巨額費用面前仍然是杯水車薪,更何況隨著使用輕松籌的案例越來越多,人們也不再有最開始捐助時的熱情了。
但是,醫(yī)保這種惠及全民的政策卻可以做到“輕松籌”做不到的事情。改善全民“看病難”問題需要的不僅僅是對一兩個個案的解決和幫助,讓每個人都盡可能地享受到好的醫(yī)療資源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這就需要政府從宏觀上進行調控了。早在今年七月份,人社部發(fā)言人李忠就曾表示,把醫(yī)保目錄調整作為今年的重點工作,力爭早日實施。本次醫(yī)保目錄調入藥品中重點考慮的恰恰是百姓想用卻用用不起的這類藥品,如果落到實處必將改善目前看病貴的現狀,減少各個家庭“因病致貧”的可能性。
不過從實踐層面來講,醫(yī)保藥品目錄調整仍有很多需要考慮的問題。藥品進多少?哪些進?如何調整價格?這些都是會影響到實際藥價和報銷數額的大問題,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應加強監(jiān)管,拒絕地下交易,盡可能地透明化處理各種合作關系,才能讓這個方案在實施的時候真正惠及百姓。

聲明: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所有權歸無憂保所有,轉載務必注明來源;
轉載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聯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