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將設立專項經費,用于戒煙服務,自然是一項有效的控煙措施。但遺憾的是,戒煙藥物仍未納入醫(yī)保報銷目錄。事實上,早在2012年4月,原衛(wèi)生部部長陳竺便透露了“醫(yī)保戒煙”計劃,但時至今日,“醫(yī)保戒煙”計劃再無下文。特別是,2013年5月,北京市在兩區(qū)縣試點免費篩查肺癌,并將戒煙藥物納入醫(yī)保報銷。但試點近一年,“戒煙入醫(yī)?!眳s仍處在“研究階段”,新政的推進,顯得比較遲緩。
此前,對于“戒煙入醫(yī)?!?,各界反應不一。有人認為,這有助于控制和縮減我國3.5億的煙民規(guī)模;也有人認為,戒煙靠的是決心和定力,若用醫(yī)保資金為煙民戒煙埋單,有限的好鋼沒有用在刀刃上。但在筆者看來,“戒煙入醫(yī)保”利大弊小,釋放出了政策善意。要知道,戒煙事關國計民生,任重道遠,特別是在我國控煙舉步維艱的當下,將戒煙服務納入政府公共補償范疇,勢必會助推我國真正步入控煙時代。
一項調查表明,中國煙民數(shù)量達3.5億,占全世界吸煙總人口的三分之一,這一數(shù)字甚至超過了美國的人口總數(shù)。與此同時,中國二手煙受害者已高達7.4億。調查顯示,在我國,因吸煙引起疾病死亡人數(shù)占12%,超過艾滋病、結核病、交通事故和自殺人數(shù)的總和。由于吸煙危害的滯后性,預計到2030年,每年將因此致死200萬人,占死亡總數(shù)的33%。煙草行業(yè)稅收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已消融在醫(yī)療、勞動力損失等社會支出成本之中。
中國煙民人數(shù)居高不下,除了立法滯后、措施偏軟、煙草文化根深蒂固之外,也與國人控煙意識不強、戒煙積極性不高有關;特別是,戒煙成本過高,嚇退了眾多戒煙者。目前門診戒煙的手段主要包括心理和藥物,以戒煙藥物為例,價格最貴效果也很明顯的藥物,一個療程的費用大約是2100元,目前的吸煙者,低收入人群占相當大的比例,這樣的費用他們很難承擔,因而許多人因為費用高而放棄了門診戒煙。雖然比起因吸煙而患上心腦血管病、肺癌等疾病的治療費用,戒煙的花費并不多,但吸煙幾乎和所有疾病有關,關系確切的有心腦血管疾病、肺癌、慢阻肺等,以高血壓為例,一年控制血壓的藥物便宜的也需上千元。
可見,戒煙藥物納入基本藥物目錄,參與醫(yī)保,其積極意義遠遠超過了戒煙本身,具有不可估量的成本效益,應加快實施,不能總停滯于“研究階段”。事實上,一些歐美和亞太國家早已將戒煙藥物歸入這些國家和地區(qū)醫(yī)保報銷目錄,如英國、美國、韓國、法國等。因為戒煙咨詢和戒煙藥物納入醫(yī)保,肯定有助于戒煙人群的增加,在香港,戒煙的所有費用,包括心理咨詢和藥物,都是政府埋單,戒煙不用花錢。這些國家和地區(qū)的經驗證明,戒煙服務作為政府公共補償?shù)囊徊糠?,對降低與煙草有關的疾病負擔,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標簽: 醫(yī)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