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憂保職場指南早報:故事:
一次人事變故A藥企是一家組建2年有近百名員工的年輕企業(yè),公司老板李總是A企業(yè)的法人代表,一手經營管理著這家企業(yè)。趙經理是該企業(yè)的行政人事經理,老王和小劉分別為公司的銷售經理和行政主管,老王統(tǒng)領銷售部,小劉總管公司的行政事務。2008年初,趙經理按照慣例與李總一起研究新一年的人事安排事宜,在與李總的探討中,他收到明確授意,對行政主管進行辭退,對銷售部經理實行勸退。理由分別是:以權謀私和不認同企業(yè)文化。
愛占便宜的小劉話說這位行政主管小劉,可是公司的員老級人物,在公司人緣極佳、嫡系甚多,甚至連趙經理也要讓他三分。小劉主管公司的行政事務,其工作內容包括帶車司機以及人員考勤等的管理。但是,趙經理發(fā)現(xiàn),他在管理過程中根本就沒有對帶車司機的用車公里數(shù)進行必要的監(jiān)管,甚至還經常利用職務之便與帶車司機合謀,隨意更改用車記錄,給帶車司機增加了許多額外收入.在小劉的考勤管理下,A企業(yè)的每名員工均可拿到滿勤獎,小劉的辦公桌里總有取之不盡的小零售,當然都是嫡系免費贈送的。
對這些,趙經理看在眼中,記在心里,也向李總反映了兩次。所以,辭退行政主管小劉的處理早在趙經理的意料之中,趙經理非但沒有異議,而且感到欣喜。
老王紅臉銷售部經理老王也是公司的重量級人物,銷售部在其帶領下在2007年也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按說他算是公司的一員大將,怎么這就要勸退了呢?趙經理一時間還真有點摸不著頭緒,思來想去,他腦海里突然閃現(xiàn)了去年年末的一幕。
老王為人心直口快,原來曾在另一家業(yè)界小有名氣的企業(yè)做過,有一套固有的思維模式。但在年底的福利問題上,他卻與趙經理鬧了個大紅臉.在2007年底的經理會上,趙經理宣布了企業(yè)2007年度的福利分配情況,話音未落,老王竟然大嚷:只給200元,打發(fā)要飯的呀,某某企業(yè)都是雙薪了,這樣看來還不如回某某企業(yè)做銷售員呢!這樣一來,其他經理也跟著議論起來,趙經理被鬧了個大紅臉.李總最后只留了句福利的事再議就提前離開了會議室,經理會搞了個不歡而散。雖說老王的脾氣大了點,講話直接,但也罪不至死呀!
A藥企在某種程度上是很多中小藥企的縮影,對于A企業(yè)李總的人事決定,與其說是一種決策,不如說是一種態(tài)度。透過李總的決定,企業(yè)老板的心理底線顯露出來。那么,筆者將就A企業(yè)這一案例中所反映出的老板心理底線進行點評。
底線之一:拿公司利益作籌碼
在每個老板的心目中,公司利益都是神圣的,而小劉卻恰恰動了這塊神圣、不可侵犯的奶酪,最終自食惡果。在本案例中,身為行政主管的小劉擁有較好的人緣,本來應該是一件好事,應該得到公司領導的認可,只可惜這個人緣獲得的途徑不對。帶車司機的額外收入與全員滿勤獎給公司帶來的是經濟損失,更改公司的用車記錄和考勤制度是違規(guī)行為,但深入其內,其危害卻遠遠不止這些。經濟損失只是外在的一種體現(xiàn),用車記錄和考勤制度是公司的制度,是公司的管理工具,是一種公司意志。小劉的這種行為既侵犯了公司利益,也損害到了公司的管理,更重要的是,他的行為將像細菌一樣具有極強的傳播能力,繼續(xù)發(fā)展下去將有可能形成一種不良的企業(yè)文化。
拿公司的利益作籌碼是任何一個老板都無法接受的。很多員工都認為這類員工是聰明人、變通者,但敢于以此類行為沖擊老板心理底線的員工,其前途不容樂觀。
底線之二:不認同企業(yè)
在每個老板心目中,他的公司永遠是最好的,且為其付出了大量汗水和心血。他們希望自己的企業(yè)如同一個家,有力量,有凝聚力,與他的個人意志相一致,而那些整天潑冷水的人在他們眼中無疑是異教徒.
本案例中,對銷售部經理老王的勸退雖在人們的意料之外,卻也在情理之中業(yè)績上的優(yōu)異給老王帶來了智慧上的盲點。依仗實力、背景的老王被業(yè)績沖暈了頭腦,養(yǎng)成了我行我素的習慣,在錯誤的時間說了不該說的話。老王對年底福利不滿,給趙經理搞了個大紅臉,實際上,趙經理的背后卻站著李總。這還只是誘因之一。經理會在一個企業(yè)中是一個具有特殊意義且十分嚴肅的大會。而在這樣的會議上,卻有人不分場合和輕重,口出狂語,致使公司威嚴掃地,導致李總無法容忍,提前離會。這是誘因之二。此外,每位老板都希望公司可以得到員工的認同與支持,盡管他們心里知道公司有不足之處,也同樣希望得到員工的理解。在老板眼中,每一個主管都應該是公司制度的維護者、公司形象的樹立者、公司文化的倡導者。而身為公司銷售部經理的老王,非但不支持公司決策,還在經理會上打壓團隊士氣,造成了不良后果。其表現(xiàn)出的是對企業(yè)的不認同,這正是老板不能容他的第三個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我們須知,職場忠誠比能力更重要。而忠誠的基礎就是認同,不認同企業(yè)既是職場大忌也是企業(yè)的大忌。與其說老王是禍從口出,不如說老王是禍由心生.認同度這根老板心中敏感的底線看來是即觸即發(fā)。
底線之三:你的立場是什么
在每個企業(yè)中,都或多或少存在著一定的隱性規(guī)則,而這隱性規(guī)則就是企業(yè)政治.在這眾多的企業(yè)政治中,立場決定著一個職業(yè)者在職場中的生與死.
在本案例中,小劉與老王所出現(xiàn)的問題,究其本質都是立場問題,他們的結局都是因為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所致。
小劉作為行政主管,處于企業(yè)的管理操作層,其應該起到貫徹執(zhí)行、具體操作的作用。而小劉卻因私廢公,利用職務之便自作起主張。當然,在A藥企的日常運轉中,也存在著一些特殊情況,但小劉最應該做的是安于本分,遇到特殊情況向上級匯報和請示。老王作為公司的中層經理,處于企業(yè)的管理層,其應該起到橋梁和紐帶作用。而老王卻不顧大局,有興風作浪之嫌。我們應該看到,老王此舉也并非只為一己之私,但他卻未從全局出發(fā),只考慮到了單方面利益。給與不給?給多給少?如何分配?是可供大家商討的。我們經常在老板口中聽到的一句話就是:要站在公司的角度看問題。而這個公司角度正是老板心目中所有員工都應抱持的立場.立場在老板心中猶如一根高壓線,觸線者必死無疑。
職場如戰(zhàn)場。兵家說: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在某種意義上,了解你的老板比了解你的工作更重要。俗語說:龍有逆鱗。觸動逆鱗者,龍必將其殺之。而每位企業(yè)的老板也有著如同逆鱗般的心理底線,觸動底線者也將兇多吉少。
俗語說:龍有逆鱗。觸動逆鱗者,龍必將其殺之。而每位企業(yè)的老板也有著如同逆鱗般的心理底線,觸動底線者也將兇多吉少。
買房,搖號,落戶,孩子入學都受社保影響,無憂保作為業(yè)界領先的個體社保自助繳納平臺推出全國社保代繳服務,保你社保不斷繳。 小編有話說:謝謝這么優(yōu)秀的你來看文章,有什么想對小編說的盡管來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們的動力,歡迎大家踴躍發(fā)表疑問,歡迎吐槽,社保生態(tài)圈群:248069515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