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憂保職場指南早報:供1個學生5個崗位據上海外國語大學日本文化經濟學院統(tǒng)計,最近兩年到學院招聘日語專業(yè)人員的崗位數達1000多個,而這兩年畢業(yè)的學生總數為201名,需求職位數與日語專業(yè)畢業(yè)生的比例為5:1,學日語的學生就業(yè),可說是“皇帝女兒不愁嫁”。今年的大規(guī)模招聘會還未揭開帷幕,上個月,國際四大會計事務所已經領先一步,與20多位日語專業(yè)的學生達成了初步意向。此外,在上海的歐美企業(yè)也是吸納日語專業(yè)學生的一大去處,它們有很多日企客戶,也需要日語人才與客戶溝通。學生就業(yè)首選歐美企業(yè)其實,日語專業(yè)的學生畢業(yè)后,就業(yè)首選歐美企業(yè),其次是國有大中型企業(yè),最后才考慮日企。日企,相對是受學生冷落的。在歐美企業(yè),員工有很多的培訓機會,公司的核心技術也對員工敞開,他們有機會參與一項工作的全部流程,在各個方面都能得到鍛煉,上升通道也就比較通暢。而在日企,培訓的內容都是一般工作需要,企業(yè)的核心技術是不會被傳授的。掌握不到企業(yè)核心技術,個人的發(fā)展是相當艱難的,想要升任到核心崗位就更不容易了。因此,對學生們來說,日企的吸引力自然和歐美企業(yè)無法相提并論。就業(yè)主要方向還是日企不過,日企仍然是日語專業(yè)學生常規(guī)的流向。業(yè)內人士認為,比起其他專業(yè)的學生,日語專業(yè)學生的就業(yè)問題不大,因為“日企對這些人才有著大量的需要”。據日本三菱綜合研究所的最新統(tǒng)計顯示:日本目前在中國各地的投資企業(yè)數量,上海占25.5%,其次是江蘇和浙江,長江三角洲成為日本企業(yè)投資中國的首選區(qū)域。這次大規(guī)模的日企進入被專家稱為日企投資中國的第三次浪潮,隨之而來的,是許多崗位上對人才的需求。一時日語人才緊俏,而各種日語培訓也蔚然成風。大專生多過本科生“學日語等于容易找工作”成為了招聘市場上一個特殊的現象。在人人都在頭痛工作難覓之時,日語人才卻仍有挑選工作的余地。但是,有多少人在學日語?從高職生、大專生一直到碩士,不同類別的學校都開有日文專業(yè),單從語言能力上講,彼此的差異并不大,在這些求職者的競爭中,最尷尬的就是那些日語水平一般的本科生?!捌鋵嵅徽搶W歷高低,只要本身的學習和理解能力出色,同時夠努力的話,對于公司來說,就是最好的員工了?!蹦澄蝗掌驢R的觀點說明了日企聘用應屆生的主要標準并非僅是學歷。下面是上海人才市場近期日企招聘的學歷分布調查,從表中可以看到,并非學歷越高,就越容易進日企,反倒是大專生所占比例超過了本科生?!叭照Z專業(yè)的大專生對自己的定位比本科生清楚?!睒I(yè)內人士分析,“他們愿意接受助理或前臺等低職位和較少的收入,但本科生不愿意,所以也使得很多能力一般的本科學生高不成低不就?!比欢掌蟮奶攸c是從底層做起,他們不可能給一個剛畢業(yè)的學生很高的職位。因此,對那些想進日企的應屆生來講,調整心態(tài)是必須的。語言:剛開始至少要聽懂由于語言的限制,日企是一個較為特殊的組織。在上海的歐美企業(yè)里,你會聽到大家平時用上海話交流,只有在和老外上司匯報工作時才用英語,而在日企里,即使是中國員工,彼此之間也都用日語交流,就連日本老板有時也會感嘆——在中國的感覺,簡直跟在日本時沒什么兩樣。不過,日企招聘時對新人的語言要求倒并非十分嚴格,說得不好沒關系,關鍵是老板的意思要大致聽得懂。對日本老板來說,多問多學多做是最重要的,而語言的事情可以通過公司的培訓鍛煉。特別是一些技術色彩較濃的職位,日企會先看重個人的技術能力,再看語言水平。不過,如果要在日企長久發(fā)展,語言能力仍是不可或缺。日語好不僅可以直接和上司溝通,在工作上有很大的便利,從某些方面來說,也可以保護自己。因此,千萬不能放過在日企語言環(huán)境下學習日語的機會,努力提高自己聽、說、讀、寫各方面的能力。求日企鐘愛應屆生每年的2、3、4月是日資企業(yè)集中招收畢業(yè)生的旺季。和其他企業(yè)不同,日企的一大特點是歡迎應屆大學生加入。上海某日資IT企業(yè)人事經理莫薔告訴,公司每年都會去學校直接招聘應屆生,中專、大專、本科學歷都有,只要對方的基礎知識到位,同時接受能力強一些,基本就符合要求。這和日企特殊管理方式是分不開的。日企的HR經理一般不喜歡那些有工作經驗的人,一張“白紙”的大學生容易“管教”,也容易管理。一位日企的HR坦承,日企不接受有過歐美企業(yè)經驗的人,原因是他們“很不好帶,融不進日本文化”。講求紀律性和論資排輩的日企,需要每個員工遵從企業(yè)的法則,在這一點上,剛畢業(yè)的大學生更適合。日企樂于招收大量大學生的原因在于他們習慣自己培養(yǎng)人才,而不是隨意挖人,因此,沒有工作經驗的大學生一般會先在企業(yè)的低層做起,慢慢積累經驗,一般男生的方向多是銷售助理一類,而女生則偏向行政。在一些技術生產型行業(yè)中,日企還會招收一些技術專業(yè)的學生,莫薔的公司在去年就特別招了一些建筑設計、結構設計專業(yè)學生?!俺烁叨说臉I(yè)務以外,普通的土建機電設計工作,應屆畢業(yè)生經過一定的培訓以后,其實也是很可以勝任的?!蹦N告訴。日企的這種思維,使得很多只要具備一定日語能力的應屆生很容易就能在日企找到工作。中高職位不多可能與日資企業(yè)樂意培養(yǎng)人有關,日企在國內招聘,一個顯著的特點便是中高職位不多、管理職位不多,一般以業(yè)務骨干為主,中層經理可能是最高級別。但這兩年,隨著日企本土化進程的加快,一些中小型的日企也已經開始招聘部長、副總經理。據利科特人才服務有限公司中方經理曹沉介紹,在上海的日資大型企業(yè),如伊藤忠、三井、三菱、住友、丸紅五大商社,招聘職位僅限于業(yè)務骨干,這些企業(yè)的管理職位都由日本人占領,本土人才很難進入管理層面。一些中小型的工廠和服務類企業(yè),則有可能提供部長、副總經理類的職位。兩類人才緊缺海歸派成為主流日企HR的心頭大患并非是日語人才不夠。上海日語講得好的人比比皆是,擁有各級證書的人更不在少數,但HR們仍是大嚷缺人,在他們心目中,日企真正需要的是兩類人。1.技術、語言皆精通日前,某日本精密軸承制造企業(yè)公開招聘高級工程師,條件是日語二級以上,英語八級以上,雖然開出的條件優(yōu)厚,但始終無人問津。技術過關,又有語言能力的高級人才成為目前日企的稀缺品。大量制造業(yè)日企的到來刺激了高級技術人才的需求,但達到技術能力的人才卻缺乏在日企中必須的語言能力,同樣,語言無障礙的人才又往往缺乏技術背景,因此才會出現上述的尷尬局面。據上海對外服務有限公司的黃小姐介紹,目前日企對高級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這類技術、語言皆精通的人才,而通常日企對他們年齡的要求是在35歲以下,因此,日企往往很難找到符合條件的人才。于是解決需求的途徑就轉到了海外,留學日本的學子或者到日本研修的技術人才歸國后成為國內日企追逐的對象。在某家知名IT日企的楊先生是典型的例子。他在國內從事軟件研發(fā),3年前赴日研修,這段經歷讓他不僅吸收了日本先進的IT技術經驗,又具備日語交流能力。因此,當他回國后,馬上被現在這家公司高薪聘用。2.能夠融入日本文化王小姐曾在日本留學,也在NEC等多家日企有過工作經歷,現在另一知名日企擔任HR總監(jiān)。她認為自己在日企成功的原因,應該歸功于她在日本留學的經歷。在日企的兩件事給了王小姐深刻的印象。一是在和日本人交流時的措辭。王小姐告訴,日本人十分講究謙語和敬語的用法,在日企工作,往往需要通過這些措辭抬高對方,做到這一點,你就會在日企中很受歡迎,日本人也會認為你了解日本。這不是日語表述流利就能做到的,只有熟悉日本的風俗習慣,和日本人長期生活和交往才能領會其中奧妙。正是因為有過在日本生活的經歷,王小姐比其他人更能左右逢源。第二件事是發(fā)生在人員招聘上。一位新員工報到的時間恰巧在31日,如果把這天算上,公司就得多負擔該員工這個月的福利獎金。從法律上講,員工完全可以要求得到他當月的福利,但顯然這不是老板愿意的。而當王小姐向日本老板請示時,老板含糊其辭地讓她自行解決。最后王小姐與員工協(xié)商,當天工資照算,但福利發(fā)放卻從下個月。員工自然理解,而老板也滿意。王小姐總結,這件事體現了日本老板的典型習慣,他們不會十分肯定地告訴員工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往往需要員工自己判斷。把握日本老板的心理,了解日企的文化和日本人的做派,只有在日本呆過,或者在日企中有過長期經驗的人,才能有這樣的體會。有分析和反應能力,懂得日本人心理,做事恰到好處——日企真正想要的人其實是具備這些軟性條件的人才。而能夠如此到位的人才,并非僅僅是日語流利那么簡單。一些在日本呆過的人往往會在日企里十分吃香,正是因為他們掌握了日本人做事的規(guī)矩,而日本老板也更喜歡公司里有這樣的員工。
買房,搖號,落戶,孩子入學都受社保影響,無憂保作為業(yè)界領先的個體社保自助繳納平臺推出全國社保代繳服務,保你社保不斷繳。 小編有話說:謝謝這么優(yōu)秀的你來看文章,有什么想對小編說的盡管來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們的動力,歡迎大家踴躍發(fā)表疑問,歡迎吐槽,社保生態(tài)圈群:248069515
標簽: 企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