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憂保職場指南早報:文/劉勇
人們越來越關注勸說技巧的研究,因為一個沒有勸說能力的領導人是很難應對現(xiàn)今復雜多變的經(jīng)濟環(huán)境和人際環(huán)境的,即使你擁有一流的智商也無濟于事。用美國著名管理學和組織行為學權(quán)威斯蒂芬P.羅賓斯的話說,“如果有一項技巧能區(qū)分成功的政治家與不成功的政治家,那么這項技巧就是勸說他人的技巧。”
關于這個問題,許多專家學者**了很好的研究成果,如喬·歐文在《魔鬼影響力——卓越領導者的核心能力》中提到的“說服性對話”七步驟與七原則。盡管如此,實際操作起來遠不像說的那樣簡單,我們還需要學習和掌握一些實用技巧。
1.自己不說,請他人說
如果你覺得自己在對方眼里“份量”不夠,或者對方并不信任你,那么你可以找一個能夠足以引起對方重視的人來替你說。
有一次,陳天橋想收購一家公司,在唐駿看來這是一個錯誤的決策,但他心里清楚自己是無法改變陳天橋的想法,于是就把自己的擔心說給了陳天橋的弟弟陳大年。陳大年就在董事會表決時提出了反對意見,結(jié)果這項收購案就此罷手。
有時候,人們并不關注說的是什么,卻會關注是誰在說。有許多人就擅長用“老板說了……”來推銷自己的想法。
2.公開之前,先私下說
如果你想讓其他的部門接受你的想法和建議,那么最好在公開你的想法和建議之前,先私下里協(xié)商,給人面子,這樣更容易達成共識。
那些喜歡在會議或公開場合*弄自己聰明和專長的人常常會遭到眾人的“**”,人們會想方設法證明他的想法是多么的愚蠢和不可行,這就是我們經(jīng)常見到的“職場亂象”。用一個法國內(nèi)閣大臣的話說就是“會議是用來毀掉其他部門方案的良機?!?/p>
聰明的人清楚,會議只是用來宣布私下里達成的決議,不是觀點的問題,而是面子的問題。你不把別人放在眼里,別人也就不會把你放在眼里。
3.正說不行,就反著話
一般情況下,大家都會采取正面說理的方式去說服對方,但有的時候,我們也需要用刻薄、挖苦、諷刺等話語來激發(fā)對方的逆反情緒,讓對方去做本來他不想做的事。
這就是我們平常說的激將法,《三國演義》里面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劉備作為張飛的大哥和老板,很多時候也不能說服張飛,而諸葛亮卻輕描淡寫地就把張飛降服了,用的就是激將法。諸葛亮游說東吳更是頻頻使用激將法,最終說服孫權(quán)聯(lián)劉抗曹。
有的人,你說他行,他會拿你一把;你說他不行,他會做過你看,面對這樣的人,你不妨反著說,去激激對方。
4.直說不行,就拐彎說
有的時候你需要說服的對象“有頭有臉”,你不能得罪,或者問題不能直接挑明,要給對方留有面子,這種情況下,可以采用“旁敲側(cè)擊”的方式,讓他自己去做出改變。
有一次,一位記者問原肯尼迪總統(tǒng)幕僚長特德·索倫森:“如果總統(tǒng)做出了輕率、愚蠢,足以給自己或國家?guī)砺闊┑臎Q定,你會如何說服他改變主意的呢?”索倫森接口說道:“我只要對肯尼迪先生說一聲‘尼克松肯定也曾有過這樣的想法’,他就會立刻罷手。”
有時,公開、直接地去改變一個人的想法會讓對方?jīng)]有面子,但對方自己做出改變則是另外一回事。
5.依據(jù)事實,數(shù)據(jù)說話
許多研究結(jié)果顯示,那些形象化的“圖表”“數(shù)據(jù)”很容易提升你的權(quán)威性,樹立一種專家的形象,從而讓對方放棄原有的想法。
羅伯特·麥克納馬拉就非常善于用“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來說服他人,這也是他能夠在福特公司快速崛起的原因。最近,萬科副總毛大慶的內(nèi)部發(fā)言流傳網(wǎng)上,在國內(nèi)引起了不小的轟動,重要的原因就是發(fā)言中充滿了令人震驚的“數(shù)據(jù)”。
“數(shù)據(jù)”就是事實,就是知識,就是力量。沒有“數(shù)據(jù)”的說辭往往會顯得空洞無力,缺乏專業(yè)性和權(quán)威性。
6.感同身受,故事說法
真正的說服大師都是講故事的高手,因為故事比數(shù)據(jù)更容易讓人理解和感同身受,如果故事講得好,很容易把對方吸引到故事的情景中去。
做營銷做的好的,都有一個絕招,就是善于向客戶或潛在的客戶講故事,海爾就很善于“故事營銷”??梢哉f,人們對海爾產(chǎn)品與服務的認識就是通過類似“砸冰箱”“送空調(diào)”“地瓜洗衣機”等這樣的小故事開始的。
故事中的情感因素和道德因素越突出,就越具有說服力。正如領導力專家約翰·巴爾多尼談到的:“一個融合了修辭與事實,交織而成的故事卻往往能改變?nèi)藗兊南敕??!?/p>
7.順其所好,再入主題
人都是感情動物,心情好了,怎么說都行,心情不好,怎么說都不行。所以,從對方喜歡的“話題”入手,讓對方有一個愉悅的心情很重要。
有的人上來喜歡先談一些諸如“**”“身體”“足球”“爬山”等方面的話題,表面上與主題無關,實際上是感情引路,拉近雙方的情感距離。比較有名的例子就是《觸龍說趙太后》,許多大臣都不能說服趙太后,觸龍來了,和太后拉起家常,結(jié)果,趙太后最后同意將小兒子送往秦國。
一個高明的說客非常懂得如何去引導對方的“心情”,讓對方在心情放松愉悅的情況下,“點頭稱贊”,一直點到最后。
8.不講觀點,講清利益
動之以情,還要曉之以利。很多時候,對方不愿意接受我們的想法,并非因為立場不同,而是沒有看見自身的利益。
2006年4月,胡錦濤出訪美國,第一站是美國華盛頓州的西雅圖。為了讓歡迎隆重熱烈又別出心裁,美方想在比爾·蓋茨的私人住所舉行歡迎宴會。州政府人員與蓋茨幾次聯(lián)系都遭到他一口否決?,F(xiàn)任州長只好求教于前州長駱家輝。駱家輝找到蓋茨,只說了一句話:“我相信,你比我更會算賬?!鄙w茨聽后當即就同意了。
可見,利益比立場更重要。你要想讓對方能夠接受你,你就要讓對方清楚接受你有什么樣的好處。
9.一好一壞,兩套方案
如果你覺得你的想法還不足以說服對方,可是當前又沒有更好的方案,那么不妨再找一個更糟糕的方案來陪襯一下。
當年尼克松競選班子首席安全問題顧問詹姆斯·麥科德為了取得民主黨內(nèi)部競選策略的情報,提出了兩個方案,由于第一個方案預算更高,想法更加荒唐而遭到否決,盡管麥科德的第二方案也存在很大的漏洞,但上面最終還是同意了。
先讓對方否決一個,或多個不滿意的方案,讓對方的內(nèi)心感覺有些虧欠,這個時候再拿出你想要的方案,成功的概率就會大很多。
10.先行小諾,再行大諾
有時候,你的想法會與對方出入很大,我們很難在短時間內(nèi)說服對方,那么可以先提一些對方容易承諾的小要求,一旦對方答應下來,就會為以后承諾更大的要求打下基礎。
有一個老板看中了一位專業(yè)人士,但對方就是不想過來,這位老板先是請他幫個小忙,幫完之后老板送他一瓶紅酒(這位專業(yè)人士喜歡紅酒),讓這位專業(yè)人士很是感動。過一陣子老板又找他幫個小忙,幫完以后又是一點小意思,這一來二去一年多過去。有一天,這位專業(yè)人士主動和老板說,我還是到您這來吧。
好事多磨,放長線才能釣大魚。越是對你有價值的方案,越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精力去說服對方。
11.適可而止,見好就收
說服本身是一種交易,是交易就要有妥協(xié),不要一味地爭取,不懂得讓步;也不要一味地退讓,不懂得堅持。
如果對方同意了,就不要過多地解釋,避免畫蛇添足,反而讓對方有些疑慮;如果對方不同意,就要思考對方為什么不同意,自己的想法和方案有什么問題,自己有什么可以讓步的,努力尋求雙方共贏的局面。
有時候,他人不認同我們并不是因為我們的想法和建議不夠好,而是因為利益和面子上過不去,這個時候,我們懂得妥協(xié)和讓步,見好就收,讓大家都有“好”,而不是僅僅自己有“好”。<
(歡迎轉(zhuǎn)載,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全國十三五規(guī)劃明確全民參保計劃,將在2020年前基本實現(xiàn)。全民參保是政策指向也是新的市場空間,無憂保堅定信念承擔起企業(yè)的社會責任,努力做國家全民參保計劃的踐行者。 小編有話說:謝謝這么優(yōu)秀的你來看文章,有什么想對小編說的盡管來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們的動力,歡迎大家踴躍發(fā)表疑問,歡迎吐槽,社保生態(tài)圈群:248069515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