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憂保職場指南早報:編者按:
開車肇事逃逸、高速路上貨車傾覆貨物被人哄搶一空、扶起摔倒老人被訛、古跡被游人刻字留念、官員被曝索賄受賄****……
當人們這些層出不窮的****,深感無奈和悲哀的時候,是否想過這樣一個深層的問題:中國人是不是在集體變壞?中國國民性是不是在整體倒退?
要回答上述問題,我覺得有必要把目光投向春秋時代。這一時期是中國人價值體系、道德觀念得以成型的基底期,同時也是一個轉(zhuǎn)折期。這一時期見證了最典型的國家覆滅與王朝更替,同時在紛亂的形勢下也涌現(xiàn)出無數(shù)名留史冊的圣人名士,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數(shù)文圣孔子、兵圣孫子。
如果說,是孔子的儒家思想支持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統(tǒng)治,那么,以“兵者,詭道也”著稱的孫子兵法則是在顛覆了中國乃至世界軍事規(guī)則的同時,也打開了中國人在道德方面不斷競底的潘多拉魔盒。
孫子兵法確實有很多諸如“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這樣的優(yōu)質(zhì)智慧成分,但是,更加為人們所推崇、運用的則是見效更快、更直接的“兵不厭詐”的負面成分。這些負面成分在日積月累后,遠遠超越了軍事戰(zhàn)爭的領域,從而對中國人的思想觀念、禮儀風范、性格特質(zhì)、文化積淀等都影響至深,這主要體現(xiàn)在:
第一,孫子兵法改變了軍事指導思想。偷襲,使詐,用間,水淹火攻成為常態(tài),作戰(zhàn)雙方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第二,孫子兵法改變了社會交往禮儀。禮儀更加淡漠缺失。古人原本連打仗都講究禮儀,而后來完全禮崩樂壞。
第三,孫子兵法改變了基本思維模式。人們不再坦蕩交流,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第四,孫子兵法改變了整體性格特質(zhì)。偉岸高大、光明磊落的君子只是名義上的主流群體,無所不用其極的小人成了最大的既得利益者。
第五,孫子兵法改變了文化價值觀。仁義禮智信不再重要,重要的是結(jié)果,從而導致利字當頭,無利不起早。
這可以說是孫子兵法的五宗罪。當然,有人會說,孫子無罪,孫子兵法無罪,有罪的是那些將孫子兵法用于不當?shù)美娜?。也許還有人會說,沒有孫子,也會出現(xiàn)其他的子,這一切不該歸罪于孫子兵法。
其實,孫子兵法就是一個標簽。既然歷史選擇了孫子兵法來擔當這一標簽,那么,一切榮辱毀譽,自然都歸于一身了。
而對今天的我們來說,重要的不是對孫子兵法的簡單批判,而是籍由這一批判來重塑我們的國民性。
還是讓我們回到基底之初的春秋戰(zhàn)國時代吧,讀一讀陳禹安的“心理吳越三部曲”(《鞭楚》《辱越》《吞吳》),看看那時的中國人,再問問今天的中國人,我們到底還能不能重塑光明敞亮的國民性?每周五相約集中閱讀歷史心理小說第一人陳禹安的心理吳越三部曲。<
陳禹安說:
春秋戰(zhàn)國這段時期,是中國人的價值體系、道德觀念得以成型的一個重要基底期。而吳越爭霸又是其中最為波瀾壯闊、驚心動魄,且極具樣本意義的一段歷史。其間,道德的堅守與唾棄,人性的扭曲與掙扎,承諾與背叛的博弈,忠孝與仁義的抉擇,匯成了萬千愛恨情仇、悲歡離合,激起了無數(shù)心海狂瀾,情絲亂縷。
所以,我用心理學的手術刀來解剖這段歷史,也就有了這套“心理吳越三部曲”(《鞭楚》《辱越》《吞吳》)。這一幕幕已經(jīng)過去的歷史,彷佛是一個個活色生香的心理學實驗。在這些不可復盤的“實驗”中,楚平王、費無忌、太子建、伍子胥、闔閭、要離、孫武、楚昭王、勾踐、夫差、伯嚭、 孔子、子貢、范蠡、文種、西施等諸色人等在獨特的文化情境中本色“出演”,他們用生命經(jīng)歷的心靈抉擇與命運煎熬,值得我們感同身受,更值得我們引以為鏡。<
導讀:
歷史心理小說第一人陳禹安說,“所謂歷史,其實是一間巨大的心理實驗室,一打開門,看到的卻是正在發(fā)生的現(xiàn)實”。在“心理吳越三部曲”(《鞭楚》《辱越》《吞吳》)中,他把那些歷史上有名的人物心理挖掘的淋漓盡致?!侗蕹酚涗浀氖窃诖呵锬┢?,楚吳越三個南蠻國家數(shù)十年間錯綜復雜、驚心動魄的恩怨情仇的故事。楚國在楚平王當政的時候,重用佞臣費無忌。費無忌為了一己之私,先是攛弄楚平王詐奪為兒子太子建迎娶的秦國美女孟嬴,后來又離間楚平王和太子建的父子關系,終于導致太子建被廢,亡命天涯。為了斬草除根,費無忌進一步鼓動楚平王殺害無辜的忠臣——太子太傅伍奢。伍奢的長子伍尚顧惜父子之情,主動陪父親就死。但伍奢的次子伍子胥卻不甘心接受昏君奸臣的擺布,懷著對故國故土的深仇大恨,歷經(jīng)千難萬險,逃亡至楚國的敵國——吳國。為了借助吳國的力量為自己復仇,伍子胥殫精竭慮,幫助吳國的公子光**吳王僚,成為吳國之王(即吳王闔閭)。此后,伍子胥又幫助闔閭筑建都城,延攬賢才,強兵富國,終于在苦苦等待了十六年之后,率領吳兵,勢如破竹般攻破了楚國的都城——郢都。復仇的念頭不但為伍子胥提供了永不枯竭的人生動力,也推動他沖破了所有世俗規(guī)則的束縛。他以楚國舊臣的身份,以下逆上,毫不留情地摧毀了楚國歷代國君的宗廟,還將已經(jīng)死去的楚平王掘墳鞭尸,暢快淋漓地報了自己的血海深仇,是為“鞭楚”。
但是,楚吳兩國之間的仇恨卻并沒有因為伍子胥的復仇成功而消弭。相反,伍子胥的這一次復仇,進一步加深了兩國之間的仇恨。吳國的另一個鄰國越國,借著吳楚交兵的機會,對吳國的后方發(fā)起了攻擊。吳王闔閭退兵回國休整后,為了報復越國,又親率大軍對越國發(fā)起了攻擊。但是,闔閭過于托大,陰溝翻船,不慎被越國擊敗。英雄一世的闔閭本人也為這一次失敗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吳越兩國由此結(jié)下了無法開解的血仇。重臣伍子胥扶立太子夫差繼位。夫差朝夕不忘越人殺父之仇。在為父守喪三年后,他親自出征,對越國發(fā)起了報復性的攻擊。這一次,實力弱小的越國不再擁有前一次的幸運,被強悍無敵的吳國打回原形。越國精銳大部被殲。越王勾踐深知殺父之仇不共戴天,既然無可幸免,他只能傾盡最后所剩的五千死士,與吳兵拼個玉石俱焚。但越國大夫文種利用吳國內(nèi)部的矛盾,巧妙斡旋,爭取到吳國寵臣伯嚭的鼎力支持,否定了伍子胥必要將越國趕盡殺絕的主張。機心暗藏的吳王夫差轉(zhuǎn)而要求越王勾踐偕同夫人到吳國為奴,為闔閭守墓,以期通過對勾踐的人身侮辱來達至為父復仇的目的,是為“辱越”。
越王勾踐在吳國忍受了三年的屈辱之后,最終贏得吳王夫差的信任,被夫差釋放回到越國。
然后上演了一部被后世人膾炙人口、耳熟能詳?shù)膭钪竟适?,這就是蒲松齡的對聯(lián),“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嘈娜?,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奔毤毐P點整個中國歷史,兵敗被俘、屈身為奴的君主并非只有勾踐一個,但能夠堅忍不拔、忍辱負重、絕地反擊、以弱勝強、實現(xiàn)驚天大逆轉(zhuǎn)的,卻只有勾踐一人。勾踐完成的這一舉世無雙的豐功偉業(yè),就叫做“吞吳”。人們把勾踐的成功稱為“吞吳”。這一個“吞”字非常傳神地表達了勾踐所取得的成功的僥幸與不可思議。當我們比喻人心不足時,往往用“蛇吞象”來表達。一條小蛇和一頭大象,相差何其之大,但是小蛇竟然想要吞象,這顯然是不可能的。而“越吞吳”就等同于“蛇吞象”。因為長期以來,就實力而言,吳國不啻是一頭大象,而越國只是一條不折不扣的小蛇。勾踐之所以能夠完成舉世罕見的“蛇吞象”,也是和他自己的堅持不懈、永不放棄分不開的。這就是越王勾踐的勵志故事“吞吳”。
讀春秋時代的故事,探究中國人性格形成的歷史原因。
以史為鏡,這是時下最流行的比《二號首長》還好看的官場斗爭、職場勵志小說。
這是很多讀者“憋著尿”一口氣看完的,比《明朝那些事兒》還好看的心理歷史小說。
今天我們閱讀心理吳越三部曲之一《鞭楚》第50——52節(jié)。
50 吳王闔閭的湛盧寶劍為什么會丟?<
話分兩頭,我們再來看看在楚國發(fā)生的一件怪事。<
一天,楚昭王一覺醒來,發(fā)現(xiàn)枕頭邊突然多了一把寒光閃閃的寶劍,不禁嚇了一大跳。楚昭王立即召來相劍大師風胡子入宮詢問。<
風胡子看了這把劍后,也是大吃一驚,急忙問楚昭王:“大王,這把劍從何而來?”楚昭王說:“我睡著覺,醒來就發(fā)現(xiàn)這把劍在我的枕頭邊上了?!?
風胡子說:“這把劍就是吳王闔閭的心愛之物——湛盧寶劍!當初越子允常請名師歐冶子鑄造了五把寶劍。吳王壽夢聽說后,恃強凌弱,強行索要了三把,分別是魚腸、磐郢和湛盧。后來,魚腸劍被專諸用來行刺吳王僚后,被闔閭函封不用。磐郢劍被闔閭用來給女兒勝玉陪葬。所以,闔閭只剩下這一把湛盧劍了?!?
楚昭王驚奇地說:“為什么闔閭的劍會莫名其妙地跑到我的枕頭邊上呢?”<
風胡子鄭重其事地說:“我聽說湛盧劍是由五金之英、太陽之精鑄成的。出之有神,服之有威。這把劍所在的國家,國祚必然綿遠昌盛。但如果君主行逆理之事,這把劍就會自行離開?!?
風胡子的這番話,可以叫做“睜眼說胡話”。<
受限于當時的技術水平,只能冶煉鑄造青銅劍,而鐵的熔點比較高,所以很難鑄出鐵劍。歐冶子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高手,但也只能勉為其難地鑄造了五把鐵劍。鐵劍較之青銅劍,當然是更為鋒利堅韌。但也不可能具備高度智慧而自主選擇有道之國、有道之君(這確實是一把“寶”劍,但不是“神”劍)。<
即便退一大步,承認湛盧劍具備和人一樣的高度智慧,風胡子的話里還是存在自相矛盾的大漏洞。<
湛盧劍到目前為止,除楚國外,只在越國和吳國停留過。湛盧由越王主導鑄成,其離越赴吳,并不是因為越王逆理無道,而是受迫于吳王的高壓。湛盧既然在吳,那么吳國就該國祚綿遠昌盛。而現(xiàn)在湛盧又離吳來楚,那么吳國的國祚就不再“綿遠昌盛”了。而這兩者間的時間間隔不過短短三四十年,和“綿遠”絲毫扯不上關系。也就是說,湛盧從未驗證過它的神奇作用??梢?,風胡子這番自相矛盾的言辭,純屬一派胡言。<
但風胡子這樣說,卻有他的深意。他接下來的話,透露了他的真正意圖。<
風胡子接著說:“現(xiàn)在闔閭弒殺吳王僚自立,又坑殺萬人以葬其女,吳國上下,悲怨難抑。所以,湛盧劍才會‘去無道而就有道’??!”<
所有的鋪墊,就是為了說這最后一句。<
楚昭王聽了這句話,心花怒放,志得意滿。如此神奇的一把劍,竟然從千里之遙的吳國自動來投,這等于宣示老天爺極為眷顧楚國和楚昭王。楚昭王理所當然地認為,在自己的治理下,楚國從此以后必然興盛而發(fā)達。<
楚昭王立即將這把劍佩帶在身上,到處走動,隨時展示給國人看,以證明自己是有道之君,楚國有遠大前程。<
但事實上,如果說闔閭無道,那么楚昭王也“有道”不到哪兒去。忠臣伯郤宛一家無故被誅,難道是“有道”的表現(xiàn)?且不說此前楚平王強奪兒媳,太子建淪落異國被殺以及伍奢一家的悲慘際遇,這樣的國家,難道就該“國祚綿遠”?<
而更重要的是,劍是不會像“巡航**”一樣,自動尋找目標,千里穿越,安然就位的。這把劍出現(xiàn)在楚昭王枕頭邊,并非天意所致,實是人力所為。<
那么,風胡子為什么要編造這樣一個“馬屁傳奇”呢?<
楚昭王沖齡繼位,見識短淺,整個國政被令尹囊瓦掌控。而囊瓦無德無能,在國內(nèi)大失民心,對外則飽受吳國“疲楚”之策的困擾。內(nèi)外交迫,風雨飄搖的局面令楚國有責任感的正人君子們深感不安。楚昭王的庶出兄長子西、子期等更是心急如焚。<
在闔閭做出了萬人殉葬勝玉的無道之舉后,吳人怨氣沖天,子西、子期等抓住這個機會,買通了吳王闔閭身邊的近侍,偷來了湛盧寶劍,在楚昭王熟睡之際,伺機將劍放在他的枕邊,并與風胡子串通好,從而編造出了這樣一出“馬屁傳奇”。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強化楚昭王受命于天的權威性,以便與囊瓦抗衡,奪回控制權,扭轉(zhuǎn)頹勢,挽回民心。<
另一方面,吳國那些不幸殉葬而死的人中,也有闔閭身邊侍衛(wèi)的親人。所以,楚人能夠乘虛而入,買通他們盜劍。而選擇風胡子來作為代言人,也是為了利用其權威性來渲染真實性,增強說服力。<
與其他國家的人相比,楚國人更加相信鬼神之事。所以,這一神奇的“湛盧事件”,不但楚昭王深信不疑,其他楚國人也都認為天降祥瑞,大王福報不可限量,楚國國運不可限量。在這樣一種人人自喜的集體氛圍中,少不更事的楚昭王很快就變得得意忘形了。這卻是暗中謀劃此事的子西、子期等人所始料不及的。而整個楚國是不是真的能像子西、子期預想的那樣,就此走向康莊正道呢?<
回頭再來說闔閭。<
闔閭突然間失了寶劍,自然是懊惱無比。他派人多處尋訪。楚昭王的大肆宣揚,很快令闔閭知道了湛盧的下落。精明過人的闔閭當然不會相信楚人編造的鬼話。他立即判斷出,這必是自己身邊的近侍被楚人收買所致。而這個“神奇的故事”還將他貼上了“無道”的標簽,更是令他火上澆油。他不由分說,一口氣殺了幾十個左右親近之人。<
但這還沒有消除闔閭的憤怒,他又下令讓孫武、伍子胥、伯嚭等人率師伐楚,還派人去通知越子允常一起發(fā)兵,攻打楚國。<
越國弱小,一貫受吳國欺壓。越子允常有心改變這一不利局面,暗中與楚國交好。他當然不情愿奉吳王闔閭之命而與楚國撕破臉皮。兩相權衡,允常決定選擇實力更為強大的楚國,而拒絕了吳王的征召。<
孫武帶著伍子胥、伯嚭,快速攻擊,打下了楚國的六、潛這兩個城邑后,又收兵回國。顯然,他們還保持著清醒的頭腦,繼續(xù)奉行“疲楚”之策。<
闔閭對允常的背叛極為惱怒,又下令孫武等對越國發(fā)起攻擊。<
楚國在吳國的西面(左側(cè)),越國在吳國的南面(下方)。孫武認為,“疲楚”的目標尚未完成,吳國不宜再樹新敵,否則楚越兩國夾攻吳國,吳國形勢不妙。所以,孫武進諫說:“今年歲星在越,討伐越國將對吳國不利。”<
歲星,就是我們今天所稱的“木星”,是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之一。因其繞太陽運行一周的時間為十二年,與地支相同,故被中國的古人稱為“歲星”。<
古人依據(jù)星紀、玄枵、娵訾、降婁、大梁、實沈、鶉首、鶉火、鶉尾、壽星、大火、析木等十二星次的位置劃分地面上邦國州郡的位置與之相對應,稱為分野。這樣,天上星空中的天象變化就可以對應預兆為地上某一地區(qū)的吉兇禍福。<
歲星主福德,這一年對應的位置正好是越國。孫武的意思是,此時的天象顯示越國是有福德之國,討伐這樣的國家,只能對自己不利。<
春秋時代的人們,對于這樣的“天人感應”學說是很相信的。孫武以為,非此不能說服盛怒中的闔閭。孫武也算是精通心理學的高手了,但闔閭依然不為所動。一連串的成功早已讓闔閭過度自信而盲目自大了。這似乎是所有的天之驕子的通病。在取得了諸多不可思議的成功之后,天之驕子們在越來越強烈的“自我服務偏見”的作用下,漸漸地不再對上天的眷顧感恩戴德,而日益將成功歸結(jié)為自己的能力使然。從而,他們對自己越來越自信,認為自己可以搞定一切,即便是上天,也不再被他們放在眼里了。<
闔閭根本不聽孫武的勸諫,親自帶兵攻打越國。這是自孫武來投后,闔閭第一次沒有不折不扣地聽取他的意見。他內(nèi)心的憤怒提供了足夠的心理沖動,促成了這一點。<
越國弱小,不堪一擊,闔閭在槜里擊敗越軍,大肆搶掠而歸。這一次勝利令闔閭極為得意,更加助長了他的過度自信,同時也在他內(nèi)心深處埋下了一絲對孫武的不信任。誰也預料不到,這一絲不信任在日后滋長蔓延后,會對吳國的命運造成多么巨大的損害。<
孫武并不是反對伐越,他反對的是此刻伐越。別忘了,在他的兵法中多次提到針對越國的內(nèi)容。孫武也沒有說伐越將會失敗,他只是擔心此時伐越的時機不對,沒有必要在強楚未除之際就在背后增加一個敵人。<
但作為曾經(jīng)被勸阻的對象,闔閭理所當然地將孫武的勸阻視為他擔心伐越失敗,對吳不利。在闔閭看來,自己取得的勝利,又何嘗不利于吳?這不但證偽了孫武的正確性,甚至也擊敗了天象的預兆。這又是何等巨大的成功呢!<
而持這樣看法的人絕非少數(shù)。在眾口一詞般的事后質(zhì)疑氛圍中,孫武也倍感壓力。他畢竟也還沒有太多的人生經(jīng)歷,抗壓能力有限。他忍不住找到伍子胥為自己辯護。孫武說了一句預言式的話語:“四十年之后,越強而吳盡矣?!边@等于是說,別看眼前吳國得利,但得罪了上天,一定會遭到懲罰的。這句話很容易被伍子胥視為孫武失了面子后的辯白之詞,但他沒想到,這句話日后造成的睡眠者效應,會對他個人的命運,乃至整個吳國的命運造成極為重大的影響。<
心理感悟: 謊言也許是自信心成長的最佳養(yǎng)分。<
51 伍子胥為何既要鞭楚又要疲楚?<
天降祥瑞之國怎么可能被侵犯?!<
楚國上下無法坐視六、潛二邑被吳國攻占,令尹囊瓦親自率軍前來伐吳。闔閭再命孫武、伍子胥迎擊,在巢這個地方,又一次擊敗了楚師,還生擒了楚國大將羋繁。<
連續(xù)的勝利讓闔閭的心態(tài)再一次起了變化。畢竟,楚國是那么的不堪一擊,逢戰(zhàn)必敗,那為什么還要“疲楚”呢?為什么不乘勝追擊,一鼓作氣,攻下郢都呢?<
所以,當孫武、伍子胥等人前來報功時,闔閭并不怎么開心,說:“沒有攻入郢都,就算擊敗了楚師,也是有勞無功。”<
伍子胥急忙說:“大王,我何嘗有一刻忘了攻打郢都?可是,楚國還是天下最強大的國家,絕不可輕敵。囊瓦雖然不得人心,但諸侯尚未與楚國交惡,還是不能貿(mào)然進攻。我聽說囊瓦經(jīng)常向楚國的屬國索賄,毫無饜足,必遭其禍。我們還是再等等更好的機會吧?!?
現(xiàn)在,闔閭和伍子胥就像對換了大腦一樣。原來是伍子胥經(jīng)常耍脾氣,吵吵著要攻楚,而闔閭只顧著“國事稍定”?,F(xiàn)在是闔閭急著要攻楚,而伍子胥反而拖起了后腿。<
闔閭聽了伍子胥的話,內(nèi)心的躁動又平復下來,下令讓孫武去江口操練**,又讓伍子胥隨時探聽楚國消息。<
為什么伍子胥能夠輕松地說服闔閭?<
他說了一大堆,其實起作用的就是第一句話。因為這句話恰到好處地運用了相反立場策略。<
一個人的立場,代表著他的價值觀和利益所在。如果某個人站在自己的立場上,為自己爭取利益而努力要說服他人,往往不容易成功。但是,一旦這個人站到與自身利益相反的立場上,往往就更能取信于人。因為他看上去明顯不是在為自己的利益而喋喋不休,也就讓對方覺得更為客觀可信。<
闔閭當然知道伍子胥與楚國有不共戴天之仇。所以,此前伍子胥多次要求伐楚,闔閭的潛意識中都認為他并不是為了吳國利益而心懷疑慮。現(xiàn)在,反倒是伍子胥勸他不要急于伐楚,這就從根本上掃除了他是為了個人私利的嫌疑了。從而,闔閭認為他的意見是客觀的,是符合吳國大局利益的。相反,如果現(xiàn)在是某位吳國的大夫來勸阻闔閭不要沖動,闔閭就很難予以采納。<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地過去了,但歷史似乎還是在原地踏步,沒有發(fā)生值得一提的變化。<
好在還有“小人”的存在!小人果然是推動歷史向前的動力,他們的存在與作為,很快打破了歷史的平靜。<
這一次,為推動歷史作出貢獻的小人就是楚國的令尹囊瓦。<
這一天,屬下來報告伍子胥,唐、蔡兩國的使者前來通好。伍子胥一聽到這個消息,喜出望外。<
原來,唐、蔡兩國都是楚國的屬國,自然和吳國是“相反立場”的。此前這兩個小國家從來沒有來和吳國聯(lián)絡過感情。現(xiàn)在,他們毫無征兆地突然前來示好,說明他們一定是和原來的老大楚國鬧僵了,想要另找一個新的老大投靠。<
伍子胥覺得,破楚入郢的時機成熟了。他將兩國的使者迎入,仔細一詢問,果然不出所料。<
原來,少不更事的楚昭王自得了湛盧寶劍,又經(jīng)風胡子一番“馬屁勵志”,得瑟得不得了,到處在國內(nèi)顯擺他的寶劍,宣示上天恩賜給他的祥瑞。國內(nèi)折騰得差不多了,他又想到了楚國的屬國諸侯們。<
楚國是個大國,有不少依附于它的小國家。楚昭王特意召開了一個“賞寶大會”。各路諸侯紛紛帶著禮物前來祝賀。這其中就有唐國的唐成公和蔡國的蔡昭侯。<
蔡昭侯有羊脂白玉珮一雙,銀貂鼠裘兩件。為了表示對老大的尊重,蔡昭侯拿出一半的寶貝——一裘一珮獻給楚昭王,另外一半留作自用,穿戴在身上。楚昭王很高興,但是令尹囊瓦看到了,卻有點不高興了。因為這兩樣寶貝把他的貪欲勾起來了。<
囊瓦認為,楚昭王年幼無知,楚國的國政實際上是操控在自己手上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老大”。他覺得蔡昭侯不但要向楚昭王進貢,也得向自己進貢?,F(xiàn)在蔡昭侯沒表示,囊瓦直接就派人去索要了。<
蔡昭侯畢竟也是一國之君,根本就沒把囊瓦當“老大”,直接就拒絕了他。<
唐成公也有他的寶貝。這個寶貝他甚至都舍不得送給楚昭王。唐成公的心愛之物就是兩匹叫做骕骦的寶馬。馬的名字從鹔鹴而來。鹔鹴是一種大雁的名字,其羽毛雪白如練。唐成公的這兩匹馬,毛色雪白,沒有一根雜毛,就像鹔鹴的羽毛一樣。所以,這兩匹馬的名字就被叫做同音異字的“骕骦”。<
唐成公坐著這兩匹馬駕的車來到楚國,也被囊瓦看在了眼里。他毫不客氣,也派人去找唐成公索要。但唐成公連楚昭王都舍不得給,又怎么舍得送給囊瓦?當然也是直接拒絕了他。<
囊瓦很受傷,也很生氣。他立即跑到楚昭王跟前,說:“我聽說唐、蔡兩國與吳國私通,如果放他們回國,肯定會帶著吳國**來討伐楚國。不如將他們扣留在楚國。”<
楚昭王真是一個十足的笨蛋。囊瓦怎么說,他怎么信,一點判斷能力也沒有。當下同意了囊瓦的意見。唐、蔡兩位諸侯,因為不明白“寶不露白”的道理,又不了解小人的陰毒狠辣,就這樣被囊瓦軟禁在了館驛之中,<
外面設了千人把守。<
這一關,就是三年。<
那么,囊瓦身為令尹,怎么就敢這樣明目張膽地索賄呢?又怎么敢索賄不成,就將兩位諸侯國國君軟禁不放呢?<
**之人,都是在安全或自認為安全的時候,才敢大肆貪賄的。每個人都是經(jīng)歷累積的產(chǎn)物。囊瓦雖然無能,但楚昭王比他還無知。囊瓦大權在握,早就在為所欲為了。比如,此前他受了費無忌愚弄,冤殺了伯郤宛一家。后來經(jīng)沈尹戌提醒后,又滅了費無忌和鄢將師。這都是楚國的頭等大事,但囊瓦沒有請示楚昭王,就自行做主了。而事后,楚昭王也沒有追究責任。這就讓囊瓦的膽子越來越大,越來越覺得自己可以操控一切。從而,對唐、蔡二君的索賄與軟禁也就不在話下了。<
再說唐國的世子一直盼著父親回來,卻苦候不至。于是,就派了大夫公孫哲到楚國探視。<
公孫哲見了唐成公,問明緣由后說:“大王,兩匹馬和一個國家,您認為孰輕孰重呢?您為什么不把馬獻給囊瓦,好趕快回國呢?”<
唐成公說:“這兩匹馬是稀世之寶,是我心愛之物。我連楚王都不肯獻給他,何況令尹?這個人貪得無厭,竟然用這樣的手段來威逼我,我寧死不從!”<
唐成公是陷入信念固著(俗稱“鉆牛角尖”)之中了。<
羅斯和安德森在1982年的時候,曾經(jīng)做過一個實驗。他們首先給參加實驗的被試灌輸了一種錯誤的信念,然后要求被試解釋為什么這種信念是正確的。最后,研究者告訴被試真相以便讓他們徹底否定最初的那個錯誤的信念。盡管被試被告知,最初的那個信念是為了實驗而憑空捏造出來的,但仍然只有25%的人接受了新的正確的信念,而75%的被試堅守最初的那個錯誤信念。<
這一實驗結(jié)果表明,一旦人們?yōu)殄e誤的信息(或判斷)建立了理論基礎,那么就很難再讓他們否定這套錯誤的信息了。這種現(xiàn)象就叫做信念固著。<
唐成公越想越覺得自己的推斷是正確無比的(回答公孫哲的那番話),根本沒有想到自由比財寶更重要,也根本沒有想到事情應該有另外的解決之道。蔡昭侯先是在唐成公的影響下,隨后是兩個人相互影響,疊加強化,使得“信念固著”的程度越來越嚴重。這兩個人滯留在楚國的日子也越來越長久。<
公孫哲明白唐成公就算等到兩匹馬都老死了,恐怕也很難解開這個死結(jié)。但他又不愿看著國君遙遙無期地待在楚國。于是,這個勇于擔責的人,做了一個決定。<
公孫哲對自己的從者說:“我們不如偷偷地將這兩匹馬盜走,獻給令尹。如果能夠換來主公回到唐國,我們就算服罪,也沒有什么好怨恨的?!?
就這樣,公孫哲等人把看守馬廄的人灌醉,將骕骦寶馬偷走,獻給了囊瓦。<
囊瓦等了三年,終于得遂其愿,心想:“耗了這么久,還不是得乖乖就范?”第二天,囊瓦就去告訴楚昭王說:“唐國地偏兵少,成不了什么氣候。不如放了唐成公回國吧?!?
楚昭王的腦袋好像長在囊瓦的頭上一般。既然囊瓦說了,楚昭王就照辦了。<
唐成公脫困而去,出于“從眾”的心理,蔡昭侯也如法炮制,將自用的一裘一珮獻給了囊瓦。果然,他也得以脫身而歸。<
心理感悟:我們都是各自信念的奴隸。<
52 小人是推動歷史向前的動力<
蔡昭侯出了郢都,重獲自由,不禁怒氣難抑。他來到漢水之畔,拿出一塊玉璧,對著漢水發(fā)誓:“寡人如果不能伐楚,討回公道,就像這塊玉璧一樣!”說完,就把這塊珍貴的玉璧往水里一扔!玉璧很快沉入江中,不復再見(這家伙寶貝真不少,而這次在激憤之下,倒變得如此大方)。<
這是一個公開而又昂貴的承諾。越是公開的承諾越能表明內(nèi)心想要踐行的強烈程度。同樣,越是付出高昂代價的承諾,也越能表明堅決執(zhí)行的決心。<
蔡昭侯貴為一國之君,卻在楚國受了三年的屈辱,這引發(fā)了他內(nèi)心不可抑制的挫折感。而挫折感除了引發(fā)憤怒,還會引發(fā)攻擊行為!在玉璧沉入江水的那一刻,蔡昭侯就決意要對楚國發(fā)動攻擊,實施報復!<
但蔡昭侯并未完全失去理智。他知道,僅憑蔡國之力,是打不過楚國的。他決定再找一個老大來主持公道。<
想來想去,蔡昭侯想到了晉國。晉國也是個老牌強國,雖然近來實力有所下降,但依然不可小視。<
蔡昭侯將世子作為人質(zhì)押在晉國,請求晉國發(fā)兵伐楚。晉定公按照慣常的套路,向名義上的天下共主周敬王請命。周敬王派大夫劉卷為代表,召集諸侯一起出兵。<
宋、齊、魯、衛(wèi)、陳、鄭、莒、曹、邾、頓、胡、滕、薛、杞等十六家諸侯響應。這其中有好幾家諸侯都是楚國的屬國,同樣也是被囊瓦的貪得無厭所激怒的。這些小諸侯,單靠自己的力量只能忍氣吞聲,但一旦形成了一個群體,個個都敢于出頭了。這是群體激發(fā)效應使然。這也說明,楚國確實已經(jīng)淪落到了眾叛親離的地步了。<
這十六家諸侯,再加上蔡、晉兩國,一共是十八家諸侯。他們打著周敬王的旗號,開始向楚國進發(fā)。<
這次行動,本來會讓晉國得利(借助諸侯的力量,伐楚而霸天下),而沒有吳國什么事。但是,小人的“神奇存在”又一次改變了歷史的進程。<
在“小人接力賽”中接到最新一棒的是晉國的荀寅!這一次,他被任命為晉國的副帥。如果我們記性不壞的話,應該還記得,太子建就是死在他手上的。當年,荀寅向鄭國的新任國相游吉索賄不得,而對鄭國心懷不滿。他故意忽悠太子建顛覆鄭國,直接導致太子建被鄭國誅殺。<
荀寅和囊瓦一樣,也是個貪得無厭的權臣。而晉軍的主帥士鞅和荀寅也如出一轍。這幾個貪婪的家伙,很快就打起了自己的如意算盤。<
荀寅這家伙,也是明著索賄。他對蔡昭侯說:“我聽說你把絕品的裘珮都獻給了楚國的君臣。如今,我們?yōu)槟闩d兵伐楚,你又拿什么來犒勞我們呢?”<
蔡昭侯一聽,一顆心頓時涼了。他正色對荀寅說:“我是因為楚國令尹不仁,才來投奔晉國的。請大夫看在晉國是盟主的份上,趕快誅滅強楚,這樣,整個荊襄五千里土地,都是犒師之物!”<
荀寅這只老甲魚,索賄而不得,又怎么會來為蔡昭侯盡力?他和士鞅一商量,借著大雨連綿,不利進兵的由頭,停步不前。盟主晉國不思進取,伐楚聯(lián)盟很快就煙消云散了。<
蔡昭侯心里這個郁悶啊!但也只能收兵回國。半路上,經(jīng)過沈國的時候,想起沈子嘉沒有隨同伐楚,頓時把滿腔怒火發(fā)泄到他身上。蔡昭侯命令大夫公孫勝將沈國攻破,將沈子嘉殺掉以泄憤。<
沈國就這樣被一場莫名其妙的飛來橫禍消滅了。<
蔡昭侯的行為是一種典型的攻擊轉(zhuǎn)移。當他不能對引發(fā)他內(nèi)心挫折感的挫折源——楚國和晉國發(fā)起直接的報復后,就選擇將他的報復目標轉(zhuǎn)移到更為安全(更為弱小可欺)的攻擊目標上。蔡國和楚國、晉國相比是個小國和弱國,可與沈國相比,就是大國和強國了。攻擊沈國是絕對安全的,所以,沈國和沈子嘉就成了不折不扣的“替罪羊”。<
沈國也是楚國的屬國。囊瓦得知這個消息后,也十分憤怒。雖然他經(jīng)常敗于吳國,但打敗蔡國,他還是有很大把握的。實際上,囊瓦的攻打蔡國,也是將其作為泄憤的“替罪羊”了。<
在這樣的亂世中,所謂的仁義道德都不得不把舞臺讓給武力,因為武力幾乎是決定一切的力量。<
蔡國被圍,蔡昭侯無奈之中,終于想起了吳國。他與唐成公聯(lián)絡,一起向吳國借兵。這就是唐蔡兩國使者前來吳國的前因后果。<
不過,蔡昭侯雖然知道吳楚之間積怨已深,但他對吳國能否擊敗楚國也抱有一定的疑慮。所謂旁觀者清,一點錯也沒有。盡管闔閭自我感覺良好,但在作為第三方的蔡昭侯看來,吳國雖然屢屢取勝,但都不是決定性的勝利,吳國的總體實力還是不如楚國。當然,這樣的比較也是建立在早已被孫武貶棄的傳統(tǒng)軍事理論之上的。<
蔡昭侯的疑慮體現(xiàn)在人質(zhì)的選擇上。他向晉國借兵,決心之大與信心等同,所以將一國中除了他本人外最重要的世子元作為人質(zhì)。而這次向吳國借兵,卻只派出了次子公子乾當人質(zhì)。顯然,這是信心不足的表現(xiàn)。<
歷史總是充滿了吊詭。當初,是小人導致了伍子胥家破人亡。現(xiàn)在,又是小人,幫助他等來了報仇雪恨的良機。<
伍子胥已經(jīng)等得太久太久了。從他倉皇逃離楚國來到吳國,已經(jīng)整整十六年了。從他自己提出“疲楚”之策也已經(jīng)整整五年了。伍子胥等到青春已逝,但內(nèi)心的熱血卻依然澎湃。他立即帶著使者去見闔閭。<
伍子胥赤裸裸地說:“唐、蔡以傷心之怨,愿為前驅(qū)。救蔡可得顯名,破楚可得厚利。大王如果真的想要攻入郢都,決不能放過這個機會?!?
話雖然說得直露,但伍子胥依然絲毫沒有提及自己的私仇,始終拿闔閭自己的目標來說事。生活多少教會了這個性格直率的男人一點生存的技巧。<
說實話,闔閭也早就等得不耐煩了。他的戰(zhàn)略判斷力也是一流的。他也判定這是一個大好機會。闔閭當即同意了唐蔡兩國的請求。正在這時,近侍來報,說軍師孫武從江口歸來,有要事求見。<
闔閭見了孫武,問其來意。卻原來孫武也得知了訊息。孫武說:“楚國之所以難以攻打,就是因為其屬國眾多,不容易直接攻進去。這一次晉國一召集伐楚,竟然有十八家諸侯云集,其中陳、許、頓、胡這些國家向來都依附于楚國,竟然也加入了伐楚的陣營,說明楚國已經(jīng)很不得人心了。再加上唐蔡二國,主動來借兵。我們正好可以乘虛而入?!?
原來,吳國與楚國交兵,一般都是從東向西發(fā)起進攻。而唐蔡兩國在楚國的東北方,借著救蔡的由頭,就可以從楚國防守較為薄弱的北面攻入(本來唐蔡兩國是楚國北面的屏障)。<
孫武正是看到了這個大好機會,才急急趕回,向闔閭請命。<
既然三個人的意見高度統(tǒng)一,“群體極化”立即生效,闔閭哪里還會猶疑?他立即調(diào)兵遣將,準備攻擊。為了克成大功,生性好戰(zhàn)的闔閭決定親自領兵出征。他派被離、專毅二人輔佐太子波在國都鎮(zhèn)守,又拜孫武為大將,伍子胥和伯嚭為副將,另任自己的兄弟公子夫概為先鋒,次子公子山專督糧草,起吳兵六萬,號稱十萬,從水路渡過淮河,直抵蔡國。<
闔閭這樣的任命,最主要的原因是孫武高妙的兵法理論和連戰(zhàn)連勝的軍事實踐營造出來的無與倫比的權威感。但這個任命讓伍子胥略感不快。當初伍子胥舉薦孫武的時候,是希望他擔當軍師一職的。這個主將之職,伍子胥當然是希望由自己來擔任的。但是,在漫長的等待中,伍子胥多少學會了妥協(xié)。只要能伐楚,只要能痛快淋漓地報仇,就算不能擔任主將,那也沒什么。所以,伍子胥很快放下了這一點不快而專心備戰(zhàn)。<
正在**蔡國的囊瓦一看闔閭舉國來攻,嚇得屁滾尿流,急忙撤圍而退。這一路直退到了漢水之畔。囊瓦還是擔心被吳兵追上,一口氣又渡過了漢水,這才在漢水南岸屯兵駐扎。囊瓦為確保安全,又立即向郢都告急,要求楚昭王派兵增援。<
蔡昭侯見吳軍兵不血刃,就嚇退楚兵解了圍,心里非常高興,覺得自己終于投對了老大。沒過多久,唐成公也率兵趕到。蔡唐二侯見吳軍有如此之威,信心暴漲,當即表示愿意各率本國部隊,作為吳軍的左右兩翼,一起向楚國發(fā)起攻擊。<
這雖然是主將孫武第一次指揮如此大規(guī)模的諸侯聯(lián)軍,但他有了這么幾年的歷練,早已經(jīng)游刃有余了。<
不過,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大軍開拔之前,孫武卻發(fā)出了一條令人匪夷所思的命令……<
心理感悟:如果不能成為強者,就要成為強者的一部分。<
〈未完待續(xù),相約下周五〉
全國十三五規(guī)劃明確全民參保計劃,將在2020年前基本實現(xiàn)。全民參保是政策指向也是新的市場空間,無憂保堅定信念承擔起企業(yè)的社會責任,努力做國家全民參保計劃的踐行者。 小編有話說:謝謝這么優(yōu)秀的你來看文章,有什么想對小編說的盡管來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們的動力,歡迎大家踴躍發(fā)表疑問,歡迎吐槽,社保生態(tài)圈群:248069515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