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憂保職場指南早報:什么是“輕模式”?
“Q(輕)”即突破
很多企業(yè)家都有過這樣的感受,企業(yè)發(fā)展初期,管理總是得心應手,但當企業(yè)發(fā)展到一定階段時,管理卻如同陷入了一個走不出的怪圈,怎么也找不到突破口。
我們把這個圈形象為“O”。
今天,一種全新的管理模式——“輕模式”誕生了。該模式從“圈(O)”內著力,向圈(O)外開辟了一條道路(即“”),讓企業(yè)家們找到了突破口,從而讓“O”成為“Q”。
“Q”即突破,它是“輕”的漢語拼音的第一個字母。
致力于企業(yè)成長輔導
“輕模式”當然適合于成熟企業(yè),但它主要致力于成長性企業(yè)輔導,讓企業(yè)不斷上規(guī)模,不斷增強實力。
成熟企業(yè)是社會的中堅力量,成長性企業(yè)也為國家和社會做出了巨大貢獻,從絕對值而言,成長性企業(yè)甚至遠遠超過成熟企業(yè)。
最簡單又最有效的管理模式
任何一種管理模式,其價值都在于有效并且能適合于大多數企業(yè)?!拜p模式”是一種非常有效的管理模式,甚至可以說是一種立竿見影的管理模式,同時,該管理模式又非常簡單,推行該模式完全不需要管理專家的輔導。
管理的“減法”革.命
如何讓管理更輕松、更簡單、更有效?
每一個管理者都想知道答案。
在過去一百多年里,西方管理學家提出了許多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工具和理論,并且取得了卓越的成效。但任何事情都是有“拐點”的,管理走過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復雜的過程,終于出現了兩個很明顯的問題:
第一,管理方法、工具越來越多,管理越來越復雜,復雜到實施起來相當困難的程度。尤其是中小企業(yè),如果要套用這些復雜的管理,簡直得不償失。
第二,管理規(guī)范的成本越來越高。規(guī)范化的管理,是建立在設置相應的部門、崗位和人員的基礎之上,并且遵循著較為復雜的流程來處理事情。這就必然犧牲效率,增加管理成本。對很多企業(yè)來說,需要考慮一下得與失的問題,如果得小于失,就失去了規(guī)范管理的意義。
現在很多單位面臨的問題,不是沒有管理,而是管理太復雜。一場管理的“減法”革.命正悄然興起,化繁為簡正在成為一種潮流。在過去10多年時間里,我先后在管理咨詢界、企業(yè)界擔任高層管理者,對國內和國外眾多成功企業(yè)的管理進行了研究,并努力找到一種簡單有效的管理模式,以適合高效、快捷和低成本的管理需求。如今,這一努力終于有了回報,那就是“輕模式”的誕生。
“輕模式”的核心思想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 以指標管理人
什么是管理中最敏感的因素?什么是“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一發(fā)”。很顯然,是經濟利益。職場中的大多數人,依然把物質回報放在第一位。我們堅持一切管理從考核指標出發(fā),將執(zhí)行者的所有行為都與考核掛鉤,與其個人經濟利益掛鉤,從而獲取最大的工作推動力。
2. 以標準化流程為靈魂
執(zhí)行者為什么執(zhí)行不到位?執(zhí)行力不強?是因為他們沒有一個執(zhí)行標準,不知道如何開展工作。張三來執(zhí)行,可能形成張三“套路”,李四來執(zhí)行,可能形成李四“套路”。如果有了標準化的執(zhí)行流程,情形就不一樣了,即使一個剛剛入職的新手,也可以按照流程,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把工作做得不走樣、不變形,而且每一個人的執(zhí)行“套路”是一樣的。
3. 將管理簡化為三步
管理本身就只有三步:提要求,告訴怎么做,對做的結果進行檢查考核。管理和被管理之間,是一個互動的過程,然而,我們現實中的管理者卻和執(zhí)行者嚴重脫離。比如ERP,高管高高在上“不管”,基層員工忙忙碌碌增加額外的工作負擔。將管理簡化為三步,強化互動的同時,既解放了管理者,也解放了被管理者。
4. 將“指標”、“流程”和“考核”三結合
“輕模式”將管理中的所有功能模塊,都通過“指標+流程+考核”的思路來實現,這是以前的管理圖書、管理軟件都沒有實現的一件事情。這一思路進一步體現了“以指標管理”的思想。
“輕模式”將管理簡化為三步,在很大程度上把工作過程交給了執(zhí)行者。那么,管理者如何在過程中給執(zhí)行者提供幫助呢?執(zhí)行者遇到的問題又如何得到及時解決呢?如何保證執(zhí)行效率呢?如何既能推動工作又能保證團隊和諧呢?
基于這些問題,我們創(chuàng)造性地推出了以下四個工具:
1. 梯形溝通
梯形溝通是對傳統(tǒng)的“金字塔溝通”的顛覆。這一溝通方式,形成的管理工具是“梯形溝通”,形成的管理機制為“爬梯管理”。這一工具,在“輕模式”系列叢書(2)《梯形溝通》中講述。
2. 風箏式督導
督導是一個非常困難的問題,管理者常有這樣的體會:一抓就死,一放就亂。風箏式督導就是讓管理者找到最佳的尺度,抓住最關鍵的要素,達到督導的最佳效果。這一工具,在“輕模式”系列叢書(3)《風箏式督導》中講述。
3. 臉譜式團隊
如何讓每一名員工找到適合的位置,發(fā)揮應有的作用?我們通過臉譜式團隊來解決,借用戲劇角色定位方法來實施企業(yè)管理。這一工具,在“輕模式”系列叢書(4)《臉譜式團隊》中講述。
4. 橋梁式考核
部門扯皮、推諉、不配合現象,在每一個企業(yè)里都存在,這些現象直接影響了企業(yè)整個經營鏈條的運轉速度。橋梁式考核就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這一工具,在“輕模式”系列叢書(5)《橋梁式考核》中講述。
由繁復到簡潔,由高成本管理到低成本管理,這是一場管理的 革.命。擔負這一革.命的,正是“輕模式”。從實踐來看,這一管理模式能在多方面提升管理,最顯著的指標有五個:
——資金周轉期縮短55%~70%
——綜**本降低25%~40%
——客戶滿意度提升50%~70%
——市場份額增長20%~25%
——員工滿意度提升45%~65%
輕模式就是這么一個全新的、簡單的企業(yè)管理模式。
“輕模式”基本模型
在很多企業(yè)里,都有大量無用的、復雜的制度存在著,耗費著大量人力和財力。
就像我們汽車的后備箱里,總堆著一些無用的雜物,我們每天耗著汽油拉著它們到處飛奔。
1.1 管理成為一種拖累
在從事管理咨詢過程中,我們接觸過數百家企業(yè)。從中我們發(fā)現一種現象:很多企業(yè)要么沒有成型的管理制度,要么管理制度很復雜。
沒有成型的管理制度,通常規(guī)模較小,靠的是“人治”。這種管理,當然不能滿足企業(yè)發(fā)展的需要。另一個極端——管理制度很復雜,又是怎么形成的呢?企業(yè)在成長過程中,不斷制定、補充和完善管理制度(有的空降職業(yè)經理人為了顯示自己的能力,一到任就制定一大堆制度,這樣的“人才”一個接一個地進行著“建制”比賽),內容越來越豐厚,豐厚到了幾乎無法實施的地步。這時,復雜化的結果,是管理成為一種拖累,連制度制定者都不一定能記住制度上怎么寫的,員工更是記不住了。
沒有成型的管理制度以及管理制度太復雜,都是不可取的。
基于這種現象,我們思考著如何解決企業(yè)管理的問題。
1.2 做管理的“減法”
在思考過程中我們發(fā)現,部隊的管理是簡單、快捷、標準而且有效的。比如士兵起床了,第一該做什么,第二該做什么,第三該做什么,深入到每一個士兵心中,落實到每一個士兵行動中,從而有了整齊劃一的效果呈現出來。這是為什么呢?因為簡單,易于掌握。
我們給工人一份很復雜的文件,他看不懂。但如果我們把文件簡化為一張紙,告訴他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第三步做什么,他很快就會了。
企業(yè)在成長過程中,增加和完善管理制度,是在做“加法”;把很多舶來品拿來自己用,卻與自己的實際情況不符合,就是盲目地做“加法”。
我們主張企業(yè)管理制度發(fā)展到一定程度時,就要做“減法”,用簡單、快捷、標準和有效的管理來替代復雜的管理。
1.3 尋找突破方向
我們在研究“減法”過程中,終于找到了突破方向——回歸簡單。
管理就是三個問題:“事情該誰做,目標是什么”,“怎么做”和“做得好與不好怎么辦”?;蛘哒f,管理就是三步的問題。
于是,我們提出了“輕模式”。我們把成長性企業(yè)里各個系統(tǒng)的工作簡單化,從明確責任、實施方法到績效考核,從而形成了一整套管理工具。
企業(yè)發(fā)展到一定程度,管理陷入一個怪圈中:不管不行,想管好又太麻煩,管理成本居高不下還不一定有效果。我們形象地稱這個怪圈為“O”。我們要在圈(O)中找到突破口,而“Q”正好形象地表達了這個意思。同時,“Q”是“輕(qīng)”的漢語拼音的第一個字母,因此,我們將該管理模式稱為“輕模式”。
1.4 消除一切理論障礙
管理是為實踐服務的,一種管理模式如果沉溺于理論研究,就失去了“模式”作用。企業(yè)經營管理者,根本沒有時間去鉆研理論,過于理論化的管理模式對他們沒有幫助。
“輕模式”沒有任何理論障礙,因為它拋棄了繁雜的理論,簡單明了地告訴管理者如何做就是了。
1.5 “輕模式”的定義
至此,我們可以給“輕模式”下一個定義了。
“輕模式”是一種化繁為簡的管理系統(tǒng),它以指標考核為核心,通過“明確責任”、“過程指導”和“結果考核”三步實現管理目標,是通過責任層層分解、考核層層落實的一種標準化的簡單快捷高效的管理實戰(zhàn)操作系統(tǒng)。在實踐中,我們又稱該系統(tǒng)為“減法管理”。
在這個定義中,有幾個關鍵詞:“以指標考核”、“三步實現管理目標”、“層層分解”、“層層落實”、“標準化”、“簡單快捷高效”和“實戰(zhàn)”。
1.6 “輕模式”的基本模型
“輕模式”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簡單有效。
簡單有效由三個方面來實現:一是用指標管理人;二是管理手段、執(zhí)行流程標準化;三是將管理簡化為三步。其中,用指標管理人,又有兩個支撐要素:一是責任明確,二是考核層層落實。也就是說,“輕模式”由“標準化”、“責任明確”、“考核落實”、“三步式管理”四個要素,支撐起“簡單有效”的管理,因此總共有五個要素。
上面這些因素的有效組合,構成了“輕模式”的基本模型。
在基本模型中,我們安放“標準化”、“責任明確”、“考核落實”、“三步式管理”、“簡單有效”五個要素的位置,是非常有講究的。
我們假設管理是一個三角形的房頂,里面不撐住的話,它就會向中間塌下去?!坝弥笜斯芾怼笔恰拜p模式”最重要的要素,只要放進這一要素,“房頂”就不會塌了,即“輕模式”的核心就具備了(“用指標管理”是一個倒三角形,位于最中間)。
我們在房頂里再加兩根柱子,房頂是不是就更牢固了呢?只加一根是不行的,加一根力量不對稱。我們加的是“責任明確”和“考核落實”,它們分別位于兩邊。
實現了“用指標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管理者,但被管理者如何達到執(zhí)行效果的問題還沒有解決。于是,我們要進行標準化,要將管理簡化為三步。因此,我們將“標準化”和“三步式管理”作為磚塊填充在“用指標管理”倒三角形的下面。
在房頂的下面,大家看到了,還有墻,還有地基。墻上的“臉譜式團隊”、“風箏式督導”、“梯形溝通”、“橋梁式考核”是“輕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將在系列圖書中介紹?!皹藴驶幕A管理”則是我們實施“輕模式”必須夯實的基礎。
本文摘自《“輕模式”01:減法管理》(東方出版社)
全國十三五規(guī)劃明確全民參保計劃,將在2020年前基本實現。全民參保是政策指向也是新的市場空間,無憂保堅定信念承擔起企業(yè)的社會責任,努力做國家全民參保計劃的踐行者。 小編有話說:謝謝這么優(yōu)秀的你來看文章,有什么想對小編說的盡管來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們的動力,歡迎大家踴躍發(fā)表疑問,歡迎吐槽,社保生態(tài)圈群:248069515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