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憂保職場指南早報:編者按:
前陣子,F(xiàn)acebook爆出了一起丑聞,一則“Facebook中國員工帶朋友蹭飯被開除”的帖子在朋友圈異?;鸨?。這名員工通過旅游中介網(wǎng)站招徠想來Facebook體驗高大上食堂的游客,然后以每位20美元的價格帶其偷偷帶進體驗Facebook高大上食堂,還帶他們深度旅游拍照,結(jié)果他一天帶了10個人去食堂,被發(fā)現(xiàn)后就被開除了。
這本是美帝公司的丑聞,但最終卻又成了中國人(包括華裔)的丑聞。這名貪小便宜吃了大虧的員工,竟然又是華裔!“中國式聰明”毀前程啊。
這些年,中國人已經(jīng)在國際上整出不少不文明的動靜了。諸如在機場安檢過程中插隊引發(fā)打架、在公眾場所大聲喧嘩、縱容孩子在公共場合便溺等等,都堪稱“經(jīng)典之作”。這些所謂的“中國式小聰明”,在國內(nèi)曾經(jīng)暢行無阻,大多數(shù)國人也就熟視無睹了。可是,一旦到了文化情境完全不同的國外,就變得很扎眼了。于是,很多因為中國經(jīng)濟快速崛起而受到刺激的外國人,更加敏感地來指斥中國人的素質(zhì)問題。
可是,我們的老祖宗不也曾經(jīng)是最懂禮貌禮儀的人嗎?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不也曾經(jīng)是我們老祖宗的行為準則嗎?
為什么現(xiàn)在會有那么多的中國人變得自私、猜忌、不信任、不諒解、不誠信、占公家便宜、鉆規(guī)則漏洞、貪圖蠅頭小利呢?
曾經(jīng)最有禮貌、最有教養(yǎng)、最有文化的中國人到哪里去了呢?為什么中國人的國民性會淪落到如此地步呢?
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我們還可以看到很多重義輕死,一諾千金的磊落人物。而現(xiàn)狀卻是看到老人倒地了都不敢輕易上前扶起。中國人到底怎么了?我們到底還能不能重塑光明敞亮的國民性?
先事不忘,后事之師。如果我們不能回顧歷史,追本溯源,那么一切的美好設(shè)想可能都是沙上筑塔。
還是讓我們回到中國人價值體系、道德觀念得以形成的基底期——春秋戰(zhàn)國,讀一讀陳禹安的“心理吳越三部曲”(《鞭楚》《辱越》《吞吳》),看看那時的中國人,再問問今天的中國人,我們到底還能不能在人性心理上重回春秋?每周五相約集中閱讀歷史心理小說第一人陳禹安的心理吳越三部曲。<
陳禹安說:
春秋戰(zhàn)國這段時期,是中國人的價值體系、道德觀念得以成型的一個重要基底期。而吳越爭霸又是其中最為波瀾壯闊、驚心動魄,且極具樣本意義的一段歷史。其間,道德的堅守與唾棄,人性的扭曲與掙扎,承諾與背叛的博弈,忠孝與仁義的抉擇,匯成了萬千愛恨情仇、悲歡離合,激起了無數(shù)心??駷?,情絲亂縷。
所以,我用心理學(xué)的手術(shù)刀來解剖這段歷史,也就有了這套“心理吳越三部曲”(《鞭楚》《辱越》《吞吳》)。這一幕幕已經(jīng)過去的歷史,彷佛是一個個活色生香的心理學(xué)實驗。在這些不可復(fù)盤的“實驗”中,楚平王、費無忌、太子建、伍子胥、闔閭、要離、孫武、楚昭王、勾踐、夫差、伯嚭、 孔子、子貢、范蠡、文種、西施等諸色人等在獨特的文化情境中本色“出演”,他們用生命經(jīng)歷的心靈抉擇與命運煎熬,值得我們感同身受,更值得我們引以為鏡。<
導(dǎo)讀:
歷史心理小說第一人陳禹安說,“所謂歷史,其實是一間巨大的心理實驗室,一打開門,看到的卻是正在發(fā)生的現(xiàn)實”。在“心理吳越三部曲”(《鞭楚》《辱越》《吞吳》)中,他把那些歷史上有名的人物心理挖掘的淋漓盡致。《鞭楚》記錄的是在春秋末期,楚吳越三個南蠻國家數(shù)十年間錯綜復(fù)雜、驚心動魄的恩怨情仇的故事。楚國在楚平王當政的時候,重用佞臣費無忌。費無忌為了一己之私,先是攛弄楚平王詐奪為兒子太子建迎娶的秦國美女孟嬴,后來又離間楚平王和太子建的父子關(guān)系,終于導(dǎo)致太子建被廢,亡命天涯。為了斬草除根,費無忌進一步鼓動楚平王殺害無辜的忠臣——太子太傅伍奢。伍奢的長子伍尚顧惜父子之情,主動陪父親就死。但伍奢的次子伍子胥卻不甘心接受昏君奸臣的擺布,懷著對故國故土的深仇大恨,歷經(jīng)千難萬險,逃亡至楚國的敵國——吳國。為了借助吳國的力量為自己復(fù)仇,伍子胥殫精竭慮,幫助吳國的公子光**吳王僚,成為吳國之王(即吳王闔閭)。此后,伍子胥又幫助闔閭筑建都城,延攬賢才,強兵富國,終于在苦苦等待了十六年之后,率領(lǐng)吳兵,勢如破竹般攻破了楚國的都城——郢都。復(fù)仇的念頭不但為伍子胥提供了永不枯竭的人生動力,也推動他沖破了所有世俗規(guī)則的束縛。他以楚國舊臣的身份,以下逆上,毫不留情地摧毀了楚國歷代國君的宗廟,還將已經(jīng)死去的楚平王掘墳鞭尸,暢快淋漓地報了自己的血海深仇,是為“鞭楚”。
但是,楚吳兩國之間的仇恨卻并沒有因為伍子胥的復(fù)仇成功而消弭。相反,伍子胥的這一次復(fù)仇,進一步加深了兩國之間的仇恨。吳國的另一個鄰國越國,借著吳楚交兵的機會,對吳國的后方發(fā)起了攻擊。吳王闔閭退兵回國休整后,為了報復(fù)越國,又親率大軍對越國發(fā)起了攻擊。但是,闔閭過于托大,陰溝翻船,不慎被越國擊敗。英雄一世的闔閭本人也為這一次失敗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吳越兩國由此結(jié)下了無法開解的血仇。重臣伍子胥扶立太子夫差繼位。夫差朝夕不忘越人殺父之仇。在為父守喪三年后,他親自出征,對越國發(fā)起了報復(fù)性的攻擊。這一次,實力弱小的越國不再擁有前一次的幸運,被強悍無敵的吳國打回原形。越國精銳大部被殲。越王勾踐深知殺父之仇不共戴天,既然無可幸免,他只能傾盡最后所剩的五千死士,與吳兵拼個玉石俱焚。但越國大夫文種利用吳國內(nèi)部的矛盾,巧妙斡旋,爭取到吳國寵臣伯嚭的鼎力支持,否定了伍子胥必要將越國趕盡殺絕的主張。機心暗藏的吳王夫差轉(zhuǎn)而要求越王勾踐偕同夫人到吳國為奴,為闔閭守墓,以期通過對勾踐的人身侮辱來達至為父復(fù)仇的目的,是為“辱越”。
越王勾踐在吳國忍受了三年的屈辱之后,最終贏得吳王夫差的信任,被夫差釋放回到越國。
然后上演了一部被后世人膾炙人口、耳熟能詳?shù)膭钪竟适?,這就是蒲松齡的對聯(lián),“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guān)終屬楚??嘈娜耍觳回?,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奔毤毐P點整個中國歷史,兵敗被俘、屈身為奴的君主并非只有勾踐一個,但能夠堅忍不拔、忍辱負重、絕地反擊、以弱勝強、實現(xiàn)驚天大逆轉(zhuǎn)的,卻只有勾踐一人。勾踐完成的這一舉世無雙的豐功偉業(yè),就叫做“吞吳”。人們把勾踐的成功稱為“吞吳”。這一個“吞”字非常傳神地表達了勾踐所取得的成功的僥幸與不可思議。當我們比喻人心不足時,往往用“蛇吞象”來表達。一條小蛇和一頭大象,相差何其之大,但是小蛇竟然想要吞象,這顯然是不可能的。而“越吞吳”就等同于“蛇吞象”。因為長期以來,就實力而言,吳國不啻是一頭大象,而越國只是一條不折不扣的小蛇。勾踐之所以能夠完成舉世罕見的“蛇吞象”,也是和他自己的堅持不懈、永不放棄分不開的。這就是越王勾踐的勵志故事“吞吳”。
讀春秋時代的故事,探究中國人性格形成的歷史原因。
以史為鏡,這是時下最流行的比《二號首長》還好看的官場斗爭、職場勵志小說。
這是很多讀者“憋著尿”一口氣看完的,比《明朝那些事兒》還好看的心理歷史小說。
今天我們閱讀心理吳越三部曲之一《鞭楚》第53——55節(jié)。<
開心閱讀53 三個小人演大戲<
孫武下令,讓吳軍將士全部棄舟登陸,將所有戰(zhàn)船都留在淮水岸邊。<
伍子胥雖然大惑不解,但也不敢公開質(zhì)疑,而是私下里偷偷跑去問孫武為什么要這樣做。吳地多水,孫武本人操練**也已經(jīng)多年。既然吳軍擅長水戰(zhàn),為什么要主動放棄自己的優(yōu)勢呢?<
孫武說:“我們?nèi)绻麖乃废虺M發(fā),就得逆淮水而行。這樣進軍速度就會很慢,楚國就能預(yù)先做好充分的準備,我們就很難攻破郢都了?!?
孫武業(yè)已成為吳國的戰(zhàn)神。神說的話,除了頂禮膜拜,遵行不悖,誰又會去懷疑呢?伍子胥當然也不例外。<
孫武一聲令下,三軍無不奉行,從陸路走豫章,直奔漢陽而去。<
這時,囊瓦所率的楚軍,已經(jīng)退到漢水南岸,吳軍行至漢水北岸駐扎。兩軍隔江對峙。囊瓦極為擔(dān)心吳軍渡過漢水來戰(zhàn)。他得知孫武將大小船只都留在了淮水后,吳軍沒有渡江之舟后,才稍稍安心。<
如果兩軍就這樣對峙下去,戰(zhàn)神孫武頭上的光環(huán)很快就會黯然失色。棄舟登陸,行軍速度固然是快了,但漢水作為楚國的天然屏障卻發(fā)揮了最為可靠的阻礙作用。孫武判明當前的形勢后,苦無良策,內(nèi)心焦灼不安。<
但好在楚國的君臣卻比孫武更加不安。楚昭王聽說吳兵大舉進攻,連忙召集群臣問計。囊瓦遠離國都,公子申(字子西)、公子結(jié)(字子期)這幾位忠心耿耿的正人君子就有了話語權(quán)。<
公子申說:“子常(即囊瓦)不是大將之才,大王還是趕快派左司馬沈尹戌領(lǐng)兵前往救援,一定不能讓吳軍渡過漢水!”<
楚昭王哪里有什么主見?囊瓦在的時候,聽囊瓦的。囊瓦不在了,就聽公子申的。楚昭王下令讓沈尹戌率兵一萬五千,趕往漢水南岸,與囊瓦同力拒守。<
沈尹戌趕至漢陽,囊瓦急忙出寨相迎。沈尹戌問:“吳兵為什么來得如此之快?”囊瓦說了原因。<
沈尹戌聽了之后,哈哈大笑,說:“我聽說孫武用兵如神,依我看來,簡直如同兒戲!”<
早被孫武先前的多次勝利嚇破了膽的囊瓦聽了沈尹戌的話,頓生幾分不悅,問道:“你為什么要這么說?”<
沈尹戌說:“吳軍擅長水戰(zhàn),如今棄舟登陸,快是快了,但一旦戰(zhàn)敗,就無路可退了。所以我要笑孫武不懂用兵!”<
囊瓦心想:“吹牛誰不會?!你倒來說說看如何應(yīng)對?!眴柕溃骸艾F(xiàn)在吳軍屯扎在北岸,如何才能破敵?”<
沈尹戌說:“我分兵五千給您,您沿江列營,將所有船只都收集聚攏在南岸,然后派輕舟日夜在江上巡邏,務(wù)必不讓吳軍得到任何船只。這樣,吳軍就只能困守北岸,無法渡江。我再率領(lǐng)一軍,從新息抄到吳軍的后路,在淮水之側(cè)將吳軍的船只全部燒毀,再將漢東的狹隘道路用木石阻斷。然后令尹再引兵渡江,發(fā)起攻擊。這樣,您我前后夾擊,吳軍水陸路絕,首尾受敵,難道還不命喪我手嗎?”<
誰說楚國無人?<
沈尹戌這一計叫做“關(guān)門打狗”,如果如期實施,孫武固然是名聲掃地,全體吳軍也會死無葬身之地。<
囊瓦聽了,大喜,迭聲說:“司馬高見,吾不及也!”<
囊瓦素來以令尹自傲,他此前對沈尹戌說話,從來沒用指代之詞,一副居高臨下的頤指氣使。但這句話卻用沈尹戌的官職來指稱沈尹戌,其發(fā)自內(nèi)心的尊重由此可見一斑。這也說明,沈尹戌的這一計確實高妙。<
吳國的大軍事家,未來被后世稱為“兵圣”的孫武面臨著他這一生中最為嚴峻的考驗。如果沈尹戌之計得逞,這世上就不會有“兵圣”孫武這一號人物了。<
沈尹戌得了囊瓦夸獎,內(nèi)心也是喜悅不已。他留下大夫武城黑,統(tǒng)軍五千,相助囊瓦,自己帶著一萬人立即向新息進發(fā)。<
沈尹戌的這個決定,卻讓武城黑很不開心。<
原因很簡單。傻瓜都知道沈尹戌的這個奇計,是要立大功了。武城黑本是跟著沈尹戌來的,毫無疑義也是要跟著沾大光的。現(xiàn)在,沈尹戌把他留在囊瓦這邊,等于是剝奪了他未來可能的榮耀。你說武城黑能開心嗎?<
沈尹戌去后,囊瓦按照此前的約定,牢牢駐守在漢水南岸。兩軍相持數(shù)日,孫武度日如年,武城黑也是度日如年。<
孫武苦思良策而不得,武城黑卻想出了一個主意。<
武城黑立即去見囊瓦,說:“吳軍棄舟從陸,失其所長,而且也不識地理,我看他們必然失敗。現(xiàn)在兩軍相持數(shù)日,吳兵軍心已散,我軍應(yīng)該趕快出擊!”<
武城黑的用意很簡單。既然吳軍必敗,楚國必勝,那么如何在即將到來的大勝中讓自己多分享一點功勞,就是最重要的事情了。而目前武城黑隸屬于囊瓦,要想自己能夠多沾光,首先就得確保囊瓦多占功勞。<
所以,武城黑會來鼓動囊瓦先下手搶攻。<
武城黑的做法當然是為了給自己謀利益,但他的這個舉動,卻讓自己成了孫武命中的大貴人,最終成就了一代“兵圣”的偉大聲譽。<
武城黑還不是囊瓦的心腹,話只能說得含蓄。但囊瓦旁邊還站著他的親信愛將史皇。史皇聽了武城黑的建議,也十分贊同,他說話就更加赤裸裸了:“令尹啊,楚國人現(xiàn)在敬愛您的人少,敬愛司馬(沈尹戌)的人多。如果等司馬燒毀了吳軍的船只,阻斷了他們的歸路,那么破吳之役,首功必然是司馬。令尹您位高權(quán)重,但卻屢次敗于吳國之手。如果這次司馬立了大功,令尹您還有什么面目立于百官之上呢?我看,司馬必然會取代您的執(zhí)政地位!”<
這番話,說得很實在,也說得很難聽。不是鐵桿心腹,是絕不敢說的,也是絕不能說的。<
正因為囊瓦知道史皇是最可靠的親信,他的立場與利益絕不可能與自己背道而馳。所以,盡管忠言逆耳,但囊瓦聽了不但沒有不高興,反而讓他深受觸動。囊瓦頓時想起了在誅滅費無忌之前,自己得到了罵聲一片,而沈尹戌卻在民眾中享有崇高威望。如果這一次再讓沈尹戌立了大功……<
囊瓦再也不敢往下想,也不愿往下想了。<
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不考慮個人私利。但是,當個人私利與團體利益、國家利益相沖突的時候,絕不能僅僅以個人私利為重,視家國大事如無物。這是君子的選擇。小人卻不是這樣想的。在小人的眼里,世界上只有一種利益,那就是他的個人利益。他們所有的權(quán)衡考量,都是以個人的眼前私利為出發(fā)點的。<
武城黑、史皇、囊瓦這三個小人一拍即合,決定為了自己的利益,立即渡江,向吳軍發(fā)起攻擊。<
小人同心,其利也斷金。這三個小人,就這樣上演了一幕自編自導(dǎo)的大戲,再一次改變了歷史的進程。<
對岸的孫武,其實已經(jīng)陷入了絕境。如果他當初逆淮水而上,雖然速度會慢一些,但還是有舟船之便,可以渡江而戰(zhàn)。但現(xiàn)在吳軍被困在漢水北岸,進退兩難,給楚軍留下了充足的應(yīng)對時間。吳軍遠道而來,不利久戰(zhàn)。這樣的僵局,早已違背了孫武當初“兵貴神速”的初衷。而且,危險隨著沈尹戌抄后方的逼近而日益擴大。<
孫武正在束手無策之際,卻看到楚軍開始渡江了。孫武不由一驚,隨即轉(zhuǎn)為大喜,立即吩咐先鋒公子夫概,做好迎戰(zhàn)準備!<
楚軍渡江后,在小別山安營扎寨,列成陣勢。<
史皇出兵挑戰(zhàn),吳軍先鋒夫概挑了三百名膀大腰圓的勇士,各個手持粗木制成的大棒,對準楚兵,沒頭沒腦地亂打過去。<
這種“大棒戰(zhàn)術(shù)”是第一次在戰(zhàn)場上使用。楚軍從來沒有見識過,慌亂之中,根本不知道該如何防御,頓時被一頓大棒打得抱頭鼠竄,狼狽不堪。<
孫武練兵好幾年,可不是白練的。這一戰(zhàn)術(shù),正符合孫武兵法“攻其無備,出其不意”的精髓。當時的戰(zhàn)法,都是雙方擺好陣勢,按照固定套路,你來我往,攻防有序的。而孫武兵法的指導(dǎo)思路,就是要摒棄這種墨守成規(guī)、按部就班的戰(zhàn)法。楚軍早已經(jīng)吃了孫武很多次的苦頭,而這一次,孫武又祭出了新招數(shù),再一次讓楚軍猝不及防,大敗而歸。<
史皇敗歸,囊瓦很生氣。如果不是堅信沈尹戌的計謀必勝無疑,如果不是史皇和武城黑的鼓搗攛弄,囊瓦斷然不敢主動渡江,發(fā)起攻擊的?,F(xiàn)在,史皇的失敗,再一次勾起了他的恐懼心理。囊瓦訓(xùn)斥道:“你讓我渡江作戰(zhàn),現(xiàn)在剛一交兵就吃了敗仗,還有什么面目來見我?”<
史皇滿面羞愧,發(fā)狠說道:“這一仗不算數(shù)。我看吳王的大營駐扎在小別山之下。不如趁著他們?nèi)衮湴林H,今天晚上就去劫營,生擒闔閭!”<
抓到了闔閭,確實能一錘定音,解決問題。囊瓦聽取了史皇的建議,挑選了一萬名精兵,趁著夜色前去偷襲劫營。<
可問題是,孫武會給囊瓦這樣的機會嗎?<
心理感悟:很多時候,成功不是來自于自己的努力,而是對手的愚蠢。<
開心閱讀54 偷襲?今夜你會不會來<
夫概首戰(zhàn)告捷,眾人紛紛前來祝賀。主將孫武卻說:“今天楚軍被我軍挫敗,但尚未傷筋動骨,晚上一定會來偷襲我方大寨,不可不防。”<
孫武當即下令,吩咐夫概與專毅各引本部兵馬,埋伏于小別山左右,聽到號角之聲,方可殺出。又命唐、蔡兩君,分別接應(yīng)夫概與專毅。<
孫武又命伍子胥引兵五千,在囊瓦前來劫寨之際,反劫楚軍的大寨。伯嚭則另引一軍,接應(yīng)伍子胥。<
孫武還命公子山引一軍保護吳王闔閭,移屯于漢陰山,遠遠避開這一場劫寨與反劫寨。孫武再命在中軍大寨中虛設(shè)旌旗,僅留老弱病殘數(shù)百名軍士留守。<
一切安排停當,只待楚軍前來。<
孫武的部署顯然無懈可擊,如果楚軍果然趁夜來襲,必然死無葬身之地。但問題是,孫武憑什么就能料定囊瓦一定會在今夜趕來赴這個不曾約定的約會呢?<
吳軍將士雖早已拜服于孫武的用兵如神,但此前的僵局差一點就引發(fā)了對孫武的信任危機,所以,他們雖然一一服從孫武的將令,但難免心中也留下了一絲疑問:<
囊瓦,今夜你到底會不會來?<
夜至三更,囊瓦、史皇、武城黑等果然傾巢前來,想要生擒闔閭,畢其功于一役。但孫武早已布好天羅地網(wǎng),楚軍自投羅網(wǎng)的下場當然是一場慘敗,就連本營也被伍子胥抄了。<
大勝之余,吳軍將士更是對孫武的未卜先知佩服得五體投地。那么,孫武為什么能“未卜先知”呢?<
這實際上是源于他對受挫者心理的一種精妙把握。<
約翰·多拉德提出了挫折攻擊假說,即攻擊是一種針對任何對人們的目標指向性行為產(chǎn)生阻礙作用所進行的自動化反應(yīng)。也就是說,當人們遭遇阻礙而不能實現(xiàn)目標時就會產(chǎn)生挫折感,而為了排遣宣泄挫折感,就會引發(fā)攻擊行為。但事實上,并不是所有的挫折都會引發(fā)攻擊。所以,倫納德·伯克維茨后來對這個假說進行了修正,提出只有當挫折導(dǎo)致了負面情緒產(chǎn)生的時候,才會導(dǎo)致人們產(chǎn)生攻擊行為。<
史皇首戰(zhàn)告負,就是一個重大挫折。他隨后被囊瓦狠狠訓(xùn)斥,直接造成了他內(nèi)心的負面情緒。在這樣的情況下,史皇必然產(chǎn)生要對直接引發(fā)這一挫折和隨之而來的負面情緒的“罪魁禍首”——吳軍發(fā)起攻擊,以宣泄內(nèi)心的憤怒。而這樣在急怒攻心之下產(chǎn)生的報復(fù)舉動,也必然是實施越早,越能泄憤。<
史皇本人并不能做出這樣的決定,但他可以向囊瓦提出這樣的建議。而囊瓦連他的渡江作戰(zhàn)的餿主意都會采納,足以說明兩個問題。首先,囊瓦的才智實在太過淺薄,缺乏必要的戰(zhàn)略判斷力。其次,囊瓦對史皇十分信任,幾乎是言聽計從。所以,史皇的夜襲建議一定會被囊瓦采納。<
孫武正是據(jù)此準確判斷,大膽推斷,并作出了最具針對性的部署,一舉擊潰來襲之敵。<
囊瓦心膽俱裂,引著敗兵,一路逃竄,直逃到柏舉,才穩(wěn)住陣腳。過了良久,史皇也帶著殘兵趕到。楚軍聚集,再立營寨。囊瓦驚魂未定,嚇得連臉面也不要了,說:“孫武用兵,真是鬼神莫測,我看咱們還是棄寨逃回郢都,請兵再戰(zhàn)吧?!?
逃回郢都是真,請兵再戰(zhàn)卻是假,不過是囊瓦的自我遮羞之辭罷了。囊瓦以為,只要回到郢都,戰(zhàn)爭的責(zé)任與后果自有楚昭王來承擔(dān),他本人就可以置身事外了。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囊瓦的政治智商實在比豬高不了多少。<
他的親信史皇立即指出了這個想法的荒謬之處。史皇說:“令尹您率領(lǐng)大兵迎戰(zhàn)吳兵,如果棄寨而逃,吳兵渡江易如反掌,必然長驅(qū)而入,直指郢都。那么,令尹,您的罪名可就逃不脫了。”<
史皇話中的潛臺詞很明白:你不要以為逃回郢都就平安無事了。如果縱容吳兵入楚,必然死罪難逃。既然左右都是死,為什么不奮起一戰(zhàn)呢?!<
所以,史皇接著說:“我們還是盡力一戰(zhàn),就算是死在這里,也是百世流芳!”這史皇雖為人卑劣,倒也是個血性漢子,但囊瓦兀自猶疑不決。<
正在此時,小兵來報,楚王新派大將薳射率領(lǐng)一軍前來支援。薳射自郢都一路而來,得知囊瓦已經(jīng)渡江作戰(zhàn),以為形勢一片大好。<
薳射之所以不假思索就做出這樣的判斷,是因為此前囊瓦唯恐吳兵勢大,緊急向郢都求援。公子申以囊瓦非大將之才而向楚昭王舉薦左司馬沈尹戌率兵支援,幫助囊瓦守住漢江天險。薳射本人也是因為楚昭王仍不放心而另行加派的援兵。這些舉措加上孫武此前的多次勝利,形成了一個基本的判斷框架,即楚軍必要嚴防死守,才能抵御吳兵攻擊。但現(xiàn)在既然囊瓦已經(jīng)渡江,顯見楚軍已經(jīng)擊敗吳兵,囊瓦乘勝渡江追擊。<
事實勝于雄辯。薳射立即改變了對囊瓦的不良印象。盡管擊敗吳軍的這一場勝利僅僅存在于他自己的想象之中。薳射立即率軍渡江,來見囊瓦。他對囊瓦恭恭敬敬地說:“大王聽說吳兵勢大,唯恐令尹不能取勝,特遣小將帶兵一萬,前來聽命?!睆乃e射的語氣和用詞(小將、聽命等)來看,薳射完全將囊瓦視為了自己的上級領(lǐng)導(dǎo)而甘心服從他的指揮。<
薳射隨即問起雙方此前的交戰(zhàn)情況。沒想到囊瓦卻滿臉羞慚,將自己擅自違背沈尹戌的謀劃,渡江作戰(zhàn)卻遭受慘敗的糗事說了一遍。人在極度羞慚的情況下,往往不會掩飾自己的過錯,而愿意向他人袒露,并以此作為平復(fù)內(nèi)心愧疚的一種自責(zé)。薳射來得正是時候,如果他稍晚些趕到,囊瓦內(nèi)心“自我辯護”的傾向就會占了上風(fēng),而不會再吐露真相,只為自己文過飾非。<
薳射聽后,心里一涼,對囊瓦的十分尊敬立即打消了九分,嘆息道:“如果聽從左司馬的話,何至于此呢?我看當今之計,只能深溝高壘,堅守陣地,等待司馬兵到,然后前后夾擊吳兵了。”<
囊瓦聽出了薳射話中的潛臺詞,回過神來,說:“我不過是因為輕敵去劫寨,反被其劫。如果兩陣相當,楚軍怎么會弱于吳兵呢?現(xiàn)在你剛剛來到,士氣正旺,正該與吳兵決一死戰(zhàn)!”囊瓦的這句話里已經(jīng)明顯透出為自己辯護的意味了。<
囊瓦以為自己以令尹之尊,又是此刻的三軍主帥,以薳射剛剛來見時低聲下氣的恭敬樣貌,他必然會遵從自己“與吳兵決一死戰(zhàn)”的命令的。沒想到薳射卻斷然予以拒絕。<
為什么薳射對囊瓦的態(tài)度會在這短短的一瞬間就發(fā)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zhuǎn)變?<
一個人的權(quán)威一般有兩種來源。第一是職位或地位。第二是能力或業(yè)績。薳射剛開始之所以在囊瓦面前以“小將”自居,甘愿“聽命”,首先是因為囊瓦的職位在他之上。而更重要的是,薳射錯誤地以為囊瓦已經(jīng)擊敗孫武,渡江追擊吳兵了。如果真是這樣,可謂是楚國近幾年來極為難得的大勝利了。這樣的豐功偉績當然會極大地提升囊瓦的權(quán)威度。兩者疊加,不由薳射不恭敬服從。<
但是,當薳射得知真相后,不由對囊瓦的無能和無恥大失所望。權(quán)威瞬間從神壇跌落,即便是職位之尊也無法對消抵充。權(quán)威既然不存,“小將”也就成了“大將”,“聽命”也就無從說起了。薳射隨后客觀而清醒地根據(jù)自己的判斷提出了“堅守之策”,并斷然拒絕了囊瓦的“決一死戰(zhàn)”的命令。<
囊瓦雖然生氣,但一時也無良策可以說服薳射,只好兩家各安一個營寨,相距十余里。表面看上去互為掎角,實際上卻各懷心思,各自為戰(zhàn)。這樣的**,如何能夠不???!<
吳軍先鋒夫概探聽到楚軍兩將不和,立即來見闔閭,請求乘勝追擊。闔閭按照自己的用兵經(jīng)驗,認為楚軍新援剛至,士氣正盛,不宜出擊,就沒有同意夫概的請求。<
夫概受阻退出,心里兀自憤憤難抑。這個夫概,在軍事謀略上的悟性極高。他在孫武身邊耳濡目染,對于孫武兵法微妙之處的體味尤其深刻。此前,他與楚軍的第一陣,就用創(chuàng)新的“大棒戰(zhàn)術(shù)”出其不意地取得首勝?,F(xiàn)在,他又開始思索,該如何沖破闔閭禁令的約束,按照自己的判斷來行事。<
突然,夫概想起了孫武那句激蕩吳宮的名言:“將在軍,雖君命而不受!”他立即有了主張。不過夫概沒有慮及的是,此刻的情勢不僅是“將在軍”,而是“君也在軍”。在這樣的情勢下,孫武的那句話其實并不適用。但夫概的氣概確實遠勝常人,當他打定主意想做一件事的時候,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擋他的決心。這樣的個性,確實比一般人更能成就大事,但同時也會帶來更大的人生風(fēng)險。<
第二天一大早,夫概點起本部五千人馬,奮然獨往,直奔楚營殺去。夫概的判斷與孫武一致,這確實是一個取勝良機。孫武聞訊,對夫概的欣賞與認可更增一層,為確保夫概成功,他立即派伍子胥引兵前去接應(yīng)。<
心理感悟:負面情緒也許是最重要的人生動力。<
開心閱讀55 烏鴉不見自身黑<
夫概確實聰明,他選擇的攻擊目標不是“生力軍”薳射,而是“驚弓之鳥”囊瓦。<
囊瓦絲毫未作準備,夫概兵至,囊瓦營中頓時亂作一團,幸好武城黑拼命抵住。囊瓦還沒來得及登上戰(zhàn)車,左邊肩胛上就被射中了一箭。囊瓦的親信史皇舍命趕來,把自己的戰(zhàn)車讓給了囊瓦,說:“令尹,您可自方便,小將當死戰(zhàn)于此!”<
囊瓦趕緊卸下袍甲,乘車急逃,又不敢回郢都,直接奔鄭國而去。<
伍子胥率兵隨后趕到,又是一陣狂殺亂砍,楚軍潰不成軍,史皇重傷而死,武城黑則被夫概斬殺。只有囊瓦這個貪生怕死的家伙,反應(yīng)很快,倉皇逃出。<
就在吳兵肆虐之際,楚軍的另一支兵馬卻仿似事不關(guān)己,按兵不動,冷眼旁觀。薳射之子薳延請求父親出兵去救,薳射卻不答應(yīng),自立于軍營之前,下令說:“亂動者斬!”囊瓦敗軍紛紛逃竄過來,都被薳射收歸帳下,總計有一萬余人。薳射重新集結(jié)人馬,說:“吳軍乘勝掩殺,勢不可擋。現(xiàn)在趁他們休整,我們整隊而退,等回到郢都,再做處理?!?
薳射的做法頗令人費解。<
一般而言,人們會認為,當吳兵攻擊之際,他以生力軍之勢卻不出援的做法是不對的。就連他的兒子都請求他趕快出兵。但其實,薳射是對的。因為孫武明顯留了后手,吳軍并沒有盡遣主力。如果薳射出擊,陷入與夫概、伍子胥的混戰(zhàn)后,孫武再派伯嚭、專毅、公子山等后備隊加入戰(zhàn)局,等待楚軍的命運就是在柏舉被全軍殲滅。<
但薳射在重新聚集人馬后,卻不應(yīng)該退卻,而是要固守營寨,等待沈尹戌從吳軍后方抄殺過來。薳射只要一退,就給吳軍渡江提供最好的機會。這可是孫武夢寐以求的戰(zhàn)機!薳射也是被吳軍之勢嚇破了膽,終于做出了先對后錯的決策。<
薳射令兒子薳延先行,自己親自押后。楚軍一路退至清發(fā),來到漢江之畔。薳射下令收集船只,準備渡江撤退。<
夫概率兵一路追擊。吳兵看見楚軍正在收集渡船,立即就要奮勇上前,發(fā)動攻擊。夫概卻來了個緊急叫停。<
夫概說:“困獸猶斗,何況人乎?如果我們逼得太緊,楚軍必然齊心協(xié)力,拼死一戰(zhàn)。不如暫且駐兵,等到楚軍渡江過半,然后發(fā)動攻擊。這個時候,已經(jīng)上船者得以幸免,尚未上船者想要搶著登船,人心不一,誰肯死斗?那我們就能夠輕松取勝了?!?
于是,夫概下令,退后二十里安營,以便楚軍“安心”退卻。<
闔閭、孫武等隨后趕到,得知夫概的言論與行動后,不由交口稱贊!<
孫武對夫概尤其贊不絕口!這是因為自發(fā)兵攻楚以來,夫概的一舉一動,莫不令孫武稱心滿意,而且屢屢有出人意料之舉。夫概堪稱貫徹孫武軍事謀略的最佳人選。孫武作為闔閭心目中的“軍神”,他對夫概的稱贊也令闔閭極為滿意。闔閭?cè)滩蛔ξ樽玉憧湟f:“寡人有弟如此,何患郢都不入!”<
沒想到伍子胥聽了這句話后,臉色卻變得極為難看。伍子胥不但沒有迎合闔閭的言論,反而冷冷地說道:“我聽說被離曾經(jīng)給夫概相過面。他說夫概臉上毫毛倒生,將來必有背國叛主之事。他雖然英勇無敵,但大王也不要太過重用他。”<
伍子胥這句話聽起來陰惻惻的,似乎不太像是“忠言”。說實話,以夫概這一段時期的優(yōu)異表現(xiàn),闔閭對他的稱頌絕非過譽。為什么伍子胥對夫概的表現(xiàn)避而不談,卻要進上這么一段足以給夫概帶來殺身之禍的“讒言”呢?<
這實際上正是伍子胥內(nèi)心微妙心理的反應(yīng)。<
伍子胥奔吳已經(jīng)十六年,在這十六年中,他一直是闔閭心目中最為倚重的第一人。直到他舉薦孫武后,闔閭對孫武的重視超過了他。當初他是想讓孫武當軍師的,但闔閭卻讓孫武當了伐楚的主將,而伍子胥反倒成了孫武的副手。為了能借助吳國舉國之力給自己報仇,極不善忍的伍子胥還是忍了。現(xiàn)在,夫概屢屢有驚艷的表演,贏得上下彩聲一片。闔閭公然在伍子胥面前盛贊夫概,讓伍子胥覺得夫概在闔閭心目中的地位也超過了自己。這對于心高氣傲、一貫以“第一人”自居的伍子胥很不習(xí)慣,也很不好受。再說白一點,伍子胥是對夫概產(chǎn)生了嫉妒之心。<
伐楚在闔閭看來,是為了稱霸,而在伍子胥看來,則是為了復(fù)仇。如果這復(fù)仇之旅,伍子胥只能作為配角登場(排位在孫武、夫概之后)的話,以伍子胥那極度倨傲敏感的自尊心,是無法忍受的。所以,他在闔閭盛贊夫概之際,無法抑制內(nèi)心翻滾的情緒,不由自主地說了夫概的壞話。<
而伍子胥拿被離的話來說事,也是頗有意思的。<
事后來看,被離確實可以稱得上是一個言不虛發(fā)的相術(shù)大師。但此刻被離尚未贏得廣泛的認可和崇敬。到目前為止,被離相人無數(shù),但明確記錄在案的案例有三個,分別是伍子胥、伯嚭和夫概。<
被離初見伍子胥,驚為天人,斷定他必然大富大貴。這個大致算是說對了。<
被離相了伯嚭,對伍子胥說:“此人鷹視虎步,生性貪婪,好出風(fēng)頭,好搶功勞,而且殺心很重。這樣的人絕不可親近。如果您重用他,將來一定會連累您自己?!边@一結(jié)論尚未兌現(xiàn)。伍子胥對此持懷疑態(tài)度,認為被離多慮了。<
被離還說夫概臉上毫毛倒生,將來必有背國叛主之事。這一結(jié)論目前也未兌現(xiàn)。但伍子胥卻以此在闔閭面前提出。<
被離是同一個被離,對他的相面結(jié)論,應(yīng)該是一視同仁的。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兩個都未兌現(xiàn)的結(jié)論,伍子胥卻采取了一信一疑的態(tài)度。<
究其原因,除了伍子胥對夫概有嫉妒之意外,還另有一個心理規(guī)律在發(fā)揮作用。<
這就是內(nèi)群體偏見。<
亨利·塔夫爾曾經(jīng)招募了一批英國的青少年來完成一個實驗。他讓這些年輕被試坐到一個房間里,然后將一系列排列不同的點投射到屏幕上。每張幻燈片都只呈現(xiàn)很短的一段時間。被試的任務(wù)就是顧及每張幻燈片上的點數(shù)。當幻燈片放映結(jié)束后,研究者會選擇某一個被試,將他帶到一個獨立的房間里,詢問他估計的點數(shù)后,告訴他是一個“過高估計者”。而其他的被試則被告知為“過低估計者”。但其實,這些被試被告知為“過高估計者”或“過低估計者”,是通過擲硬幣隨機決定的。<
接下來,某個被選中的被試仍然待在獨立的房間里,開始進行一項將金錢獎勵或懲罰分配給和他處于同一輪的其他被試的實驗。這些其他的被試按兩種方式分組。一種是通過數(shù)字編碼來分組,這樣,擁有分配權(quán)的那個被試將無法得知其他被試的身份。而另一種則根據(jù)擁有分配權(quán)被試本人的組別而將其他被試對應(yīng)地分為“過高估計組”或“過低估計組”。這使得擁有分配權(quán)的那個被試可以在分配之前得知被分配對象的身份。<
分配者的分配決定是保密的,而且,他不會與其他被試有任何的接觸。實驗者將這種實驗中群體是隨機分配、人為造成、短期存在且所有成員之間不會進行任何接觸的范式稱為“最小化群體間范式”。實驗者的目的是想驗證,分配者會不會把更多的錢分給他們自己所歸屬的這個群體(內(nèi)群體)。<
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即便當群體被最小化定義后,人們還是會表現(xiàn)出一種內(nèi)群體偏見,即人們會將更多的好處分給自己這個群體中的成員(或者是給予更高的評價),而非群體外的成員。<
伯嚭是奔著伍子胥來投的,兩人又是同病相憐,同仇敵愾,伍子胥自然將他當成自己的親密兄弟。這顯然是一個緊密的內(nèi)群體。所以,伍子胥更樂于聽到對伯嚭的正面評價,而將對他的****置之腦后。而夫概雖然與伍子胥同屬吳國這個大的群體,但將群體細分后,夫概就屬于伍子胥的外群體成員了。所以,外界對夫概的****更能得到伍子胥的共鳴。再加上嫉妒心理的推波助瀾,伍子胥就更加傾向于相信要對夫概防一手。<
正所謂,烏鴉只能看到他人身上的黑,而看不見自己(以及自己所屬的這個群體)的黑。<
不過,伍子胥沒料到的是,內(nèi)群體偏見不但存在于他身上,闔閭又何嘗能夠幸免?<
就闔閭而言,夫概是他的親兄弟,兩人是手足之親。他們倆顯然也是一個緊密的內(nèi)群體。所以,闔閭也更樂于聽見外界對夫概的正面評價,而非相反。<
所以,伍子胥不無嫉妒的“讒言”并沒有像他以前所說的話那樣在闔閭這里發(fā)揮效力。闔閭沒有將他的話當回事,繼續(xù)對夫概充滿了贊賞之意。<
心理感悟:偏見也許不會讓你變成瞎子,但至少會讓你成為獨眼龍。<
〈未完待續(xù),相約下周五〉
全國十三五規(guī)劃明確全民參保計劃,將在2020年前基本實現(xiàn)。全民參保是政策指向也是新的市場空間,無憂保堅定信念承擔(dān)起企業(yè)的社會責(zé)任,努力做國家全民參保計劃的踐行者。 小編有話說:謝謝這么優(yōu)秀的你來看文章,有什么想對小編說的盡管來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們的動力,歡迎大家踴躍發(fā)表疑問,歡迎吐槽,社保生態(tài)圈群:248069515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