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憂保職場指南早報:最近無意間看到一則報道,廣州市某****表示,他親眼看見美國自由女神像腳下被刻上“XXX到此一游”等幾個中國文字。他稱因為中國游客不注意自己的行為,國外對國人存在偏見,希望大家提高自己的素質,改變這種狀況??赐赀@則報道,我不禁啞然失笑,回想起自己以前去過的很多國內的旅游景點,旖旎的山水和秀麗的風光也許會讓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但那些刀刻、手寫的“XXX到此一游”幾乎成了某些人出游的必定保留的一道“風景”。據我觀察發(fā)現(xiàn),很多人都有這個習慣,覺得不管到哪個旅游景點,似乎不刻下自己的名字或留下點記錄就枉來此地了。其實我們大家都知道這是不文明行為,可是很多人還是明知故犯,仔細分析不難發(fā)現(xiàn),這些人有一種奇怪的心理,覺得自己太平凡和普通了,所以以一種不文明的行為方式來證明他們的存在及價值。想證明自己本是一件無可厚非的事情,但不一定非要用這種不文明的方式。由此我不由想起我們職場中眾多的職場人士,他們從工作之初跳槽就像四處旅游一樣“享受”,并且是”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也許“XXX到此一游”的行為是不文明的,但是這些游客思維方式和想法似乎能夠給我們帶來一些啟發(fā),也許職場人士都能夠像那些游客一樣留下自己的名字或證明自己的價值,或許對于個人成長來說是非常有利的。
“李老師,您好,我先自我介紹一下吧,我畢業(yè)于一所211重點大學,電子系,本科,目前工作3年多了,主要先后從事銷售、技術支持和售后等工作,這期間先后共換了8份工作,數字挺吉利的,呵呵。我每次都抱著一顆熱情的心到一個新的崗位,但每次都堅持不了多久就想辭職了,辭職的原因也是各式各樣,比如福利待遇不好、老板比較苛刻、上班地點太遠和崗位沒有發(fā)展前途等。雖然曾經也有自己覺得如意的,可是卻不知道因為什么原因在面試中被淘汰了。我發(fā)現(xiàn)我周圍的同學和朋友也都在跳,于是我也趕了個流行,不過現(xiàn)在好像現(xiàn)在得了“流感”,因為已經開始有些不適應了,現(xiàn)在我已經不知道下一步該往哪里跳了。并且還像以前那樣跳槽的話,很容易重蹈覆轍,畢竟自己也工作3年多了,也該為自己以后的職業(yè)發(fā)展考慮了,同時自己明年也準備結婚了,而現(xiàn)在我由于不斷換工作,工資一直沒有上去,所以目前連結婚的錢都沒有準備好,我不想連結婚的錢也由父母出,所以迫切需要一份職業(yè)規(guī)劃來確定自己未來的發(fā)展方向,不能像以前那樣了,大致情況就是這樣”。我之所以把這個客戶的經歷作為分享,是因為他的經歷代表著太多職場人的一個“通病”,也就是我們美其名曰的“跳早族”,他們的想法是趁早跳槽,這張板凳還沒有捂熱,又換了新板凳,他們思考的并不是如何把工作做好,而是永遠都在尋找更好的機會,換工作像換衣服,履歷表密密麻麻到三張紙也寫不完。并且許多跳早族的學歷,經歷令人嘆為觀止,動不動就是211或重點大學,看上去很讓人很羨慕,然而,真正的工作能力沒有經過考驗——因為它無法在一個企業(yè)久待到讓人家知道他真正的實力或沒有耐心呆下去。他們的口頭禪是:“下一家公司一定會好的”,真的是這樣嗎?我想上面這個客戶的經歷已經告訴了我們答案,“流行的不一定好的,有可能是流感”,大家別小瞧“流感”,如果得不到及時的醫(yī)治,時間久了很可能引起很多“并發(fā)癥”和“后遺癥”。后面經過長達幾天的咨詢和深入溝通,根據他的實際情況,我給他開了四幅“藥方”來治療他的“流感”:1、考慮到他內心很浮躁,自己的主見不強,所以我建議他能注重內心的修煉,并給他制定了執(zhí)行步驟,還推薦了幾本相關的書籍作為輔助“治療”2、考慮到他的專業(yè)、性格及個人定位等因素,覺得他更適合與人交流的工作,所以我建議他把技術型銷售作為自己今后的目標崗位。3、考慮到他是獨生子女,有點心高氣傲,并且在工作中有點看不起領導及同事,因此人際關系不是很好,所以我建議他能夠勇敢和真誠的和周圍的人相處,并且有意識的鍛煉和自己“不喜歡的人”交談,逐漸接納別人的缺點和不足。4、考慮到以后的長遠發(fā)展,跳槽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給他訂了一個跳槽的標準:在你所從事崗位尚未因為你的努力而烙上你的名字前,盡量不要辭職。案例咨詢完的時候,這個客戶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仿佛壓在心里很久的一塊大石頭終于被成功“爆破”了。我自己也長長出了口氣,我覺得通過自己的努力又讓一個處于水深火熱的職場人即將遠離“跳早族”的行列,發(fā)自內心的有一種成就感,同時我的心情又沉重下來,雖然他已經被成功“治愈”了,但現(xiàn)在還有無數的職場人士即將步入或正處于“跳早族”的水深火熱之中,而他們必將經歷一個由開始的義無反顧,到了后來的筋疲力盡,最后則是麻木不仁的過程。而作為一名職場“醫(yī)生”,同時也是一個深處職場的人,覺得有責任讓讓更多的人少走彎路,并且盡早躲避或遠離“跳早族”。通過自己多年的職場經歷及多個案例的咨詢經驗發(fā)現(xiàn),“跳早族”主要集中在畢業(yè)三年內的職場人士,跳槽的直接原因是對目前工作有很多不滿意的地方,比如待遇低、工作內容瑣碎、同事關系出現(xiàn)矛盾或崗位可替代性強等原因。因此很多人在解決這類問題的途徑大都是通過跳槽或逃避的方式,然后找了一個看似是順理成章的理由,最終一跳了之。他們認為以后職場就會萬事大吉了,也許相似的問題不會出現(xiàn)了,但別的類別問題還是會出現(xiàn)的,因為任何公司都不是完美的,總會有不盡人意的地方,而一旦他們形成了跳槽的思維定勢,遇到問題不是想辦法解決,而是選擇逃避,接下來就會陷入一個跳槽的惡性循環(huán)。如果幸運的話,他們找到了適合的崗位,然后開始塌下心來安心工作,避免了“三連跳”??墒鞘聦嵶C明,大部分人是沒那么幸運的,還是會繼續(xù)跳下去的。他們與其說是在用青春賭明天,更不如說是陷入了職場中“**”怪圈。其實,職場就像一座圍城,是由眾多縱橫交錯組成的圍墻組成的,每個職場人都在一個由多個墻面組成的圍墻里面。就像婚姻一樣,每個圍城墻外的人想進來,而圍城內的人則想出去。時間久了,很多人覺得墻內的風景看習慣了,失去了最初的新鮮感和滿足感,于是在逃避和爭強好勝等心理作用下想看看圍墻外邊的風景,接下來開始尋求”**“的機會,在公司內部也開始不專心工作,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找到了機會翻出去了,然后過一段時間以后,靜下心來發(fā)現(xiàn)墻這邊的“風景”和墻那邊的似乎沒有太大的差別,又出現(xiàn)了讓自己無法接受的問題了。于是在經歷一段思想掙扎以后,于是開始了新的“**”之旅。但等經歷了幾次的“**”之后才慢慢發(fā)現(xiàn),不知不覺己跳了很多次了,但自己的工作及生活依然沒有發(fā)生本質的變化,仍舊做著基礎崗位,核心競爭力仍舊不足,拿著微薄的工資,并且離自己最初的夢想也越來越遠了。而放眼當年曾經在同一起跑線的人,似乎都已經有了一定的變化。于是站在圍墻的上面開始躑躅,下一步該去哪里?自己能夠看到的和想到的似乎都盡收眼底了,同時也深深知道都不是自己想要的,不禁發(fā)出這樣的感慨,其實自己也不想總是跳槽的,但是自己非常不幸運,讓自己懷才不遇,有能力去沒有地方施展,迫不得已才跳槽的。相信很多人都會發(fā)出這樣的感慨,我覺得“XXX到此一游”的現(xiàn)象能夠給我們帶來很多啟發(fā)和思考。
其實很多人在一個崗位上總是做不久,表面上來看是因為很多職場人士剛進入社會,對于社會和職場的認識尚淺,尚未形成完整的職業(yè)價值觀,衡量工作的標準非常單一,工資的高低成為他們衡量工作好壞的一個重要的風向標,遇到職場問題的時候不知道該從哪里下手解決等原因,而往更深的一個層次來說是他們受性格、教育背景等多方面原因造成了他們沒有端正的職業(yè)信仰,不知道工作本身的意義是什么,反而養(yǎng)成了一種心浮氣躁的思維方式,凡事想走捷徑,每天都想一步登天。因此,他們遇到職場問題的時候不會主動采取行之有效的應對措施,反而是通過轉移視角來尋求逃避,美其名曰是崗位對于自己發(fā)展空間有限,其實是尋求一種自我安慰罷了。個人認為想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要清楚工作的最終目的是什么和工作可以給我們帶來什么。工作的最終目的是什么?也許有人會說工作的最終目的不就是為了錢嘛,有錢了才能讓父母過上好日子、買得起大房子、可以不用上班、每天睡到自然醒、不用受老板和同事的氣...其實有這這些想法的人都是對于職場認識很狹隘的,并且在面對職場誘惑的時候往往會方寸大亂。打個比方,工作就好比一個人在蹲馬步,如果你不能全神貫注和有一個穩(wěn)固的根基,周圍稍微有點動靜,你就會分神了,自然馬步是很難蹲好的。同樣道理,在職場中一個人如果沒有不能明確工作的最終目的是什么,那么稍微受點“誘惑”則會調整前進的方向。比如在目前這家單位表現(xiàn)的很好,領導也很重視,發(fā)展前景一片光明,但就是因為有一份比目前的崗位高了500塊錢工作,并且是一個完全陌生的行業(yè),而很多人往往沒有深加考慮而匆忙辭職,從而失去了本應該有很好發(fā)展的平臺和機會,讓人十分惋惜。其實,工作本身僅僅是一個載體,行業(yè)也只是一個發(fā)展平臺,我們想讓我們工作變成什么樣子主要是取決于我們自身的。有的人選擇了努力和堅持,最終收獲成功。有的人選擇了逃避和懶惰,收獲卻寥寥,當然也有收獲,但收獲的大部分是苦澀的經歷。工作最終的目的不應該僅僅包括一種物質上的滿足、崗位的提升和人脈的積累,還應該讓我們從中可以得以成長和鍛煉,甚至是內心的的愉悅和精神上的成就感,因此衡量一份工作的好壞的時候重點更應該從工作是否能夠讓你得以成長和成就感等方面作為一個重要的評判標準,錢永遠只是一個附屬品。
工作可以給我們帶來什么?僅僅是錢嗎?肯定不是。比如說同樣是做生意卻有生意人、商人和企業(yè)家之分,生意人是完全的利益驅動者,為了錢他可以什么都做;商人重利輕離別,但有所為,有所不為;而企業(yè)家是帶著使命感要完成某種社會價值的。因此如果一個人腦子里想的只是錢,就永遠不會取得大成功,就永遠不能成為企業(yè)家。也許在財富上史玉柱和馬云很難分出伯仲,他們的腦白金和**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但是為什么大部分人對于腦白金嗤之以鼻,覺得就是騙人的紅糖水,而對于**則是趨之若鶩,很多人都想開個**店掙點外塊。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他們都有著自己明確的目標,否則他們不會在一份事業(yè)上面堅持了很多年,但因為他們的職業(yè)價值觀和定位不一樣,自然就會產生出不同的社會效應。這也是為什么媒體評價史玉柱是一個商人,而馬云則是一名企業(yè)家??梢姽ぷ鲙Ыo前者的主要是錢,因為他是一名商人。而后者則是名利雙收,因為他是一名企業(yè)家,承擔了更多的社會責任。如果你工作的僅僅是為了錢,不考慮自身的社會價值,那么你可以選擇很多崗位。但我認為對于我們職場人來說,工作帶給我們的不應僅僅是不斷增長的存款數字,而更應該是通過工作來體現(xiàn)個人價值及社會價值。因此我們評價一個人是否算是成功人士,不僅僅看他的身價,還要看他的社會效應及貢獻值。
我以前所在的公司新新招聘了一名行政人員,根據以往的經驗來看,因為這個崗位待遇不高,并且事情很瑣碎,在一般人看來發(fā)展空間不大,所以這個崗位經常換人。但是她從接手這份工作的第一天開始就與眾不同,比如,一般人都會有至少十天的時間來慢慢熟悉工作流程和工作內容,而她僅僅用了兩天就全部熟悉了。因為公司人數眾多,且行政崗位只有三個人,我猜想她可能會像以往的行政人員一樣每天忙的焦頭爛額,但是她看上去很忙,但并不慌亂,一切都有條不紊的進行著。很多行政人員一般都會在工作的間隙上上網,看看新聞或買衣服之類的,可是她在整理一些表格和文件,半個月后她把一份詳細的計劃書發(fā)給了行政部門主管。原來她利用間隙和休息時間,加班加點,通過上網查資料和多方求助等方式整理了一份詳細的工作建議書,也許很多人寫建議書就像完成任務一樣,會羅列很多形式性的內容,而她的建議書不僅僅指出了目前工作中的一些漏洞和不足,而且還提了很多建議性的內容,并且還充分考慮了可行性等問題,很難相像一個來公司工作不到一個月的行政人員可以寫出如此有建設性的內容。后來我在工作之余和她聊了一次,她和我談了下她的一些工作經歷。原來這是她的第二份工作,之前她也在一家單位做行政人員,由于她畢業(yè)沒有多久,并不是太注意工作和遵守公司的規(guī)章制度所以經常遲到和早退,并且上班期間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聊天和看新聞上面了,結果可想而知,三個月后她突然被告知被辭退了,當時她覺得自尊心受到了強烈的刺激,但是她明白這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并且深知知恥而后勇的道理,因此并沒有著急找下一份工作,而是著重分析和總結了自己在那家單位的種種表現(xiàn),然后以列表的形式進行了匯總,這個時候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行為和表現(xiàn)其實早就應該被辭退的。在經歷一番痛定思痛之后,她明確了自己的職業(yè)目標和方向,并且想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來,于是找到了目前這份行政人員的工作,也就有了她后面的種種表現(xiàn)。半年后,她由于工作表現(xiàn)優(yōu)異,被市場部總監(jiān)看中,調到市場部負責市場相關的工作。來公司工作2年多的時候,她已經被提拔為市場部經理。我們都曾經年輕過,都因為各種原因犯過錯,甚至有一段時間我們很喜歡“桀驁不馴”這四個字,不想理會別人的感受,只在乎個人的心情,并且認為這樣很有個性。我們曾經認為棱角分明是個性的體現(xiàn),甚至我們還總感覺“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但是她的經歷讓我所感慨,并且由衷的佩服她。首先她算是”不幸“的,因為初入職場就因為態(tài)度不端正和表現(xiàn)不好遭遇重重打擊,深深的刺激了她。但她同時也是”幸運“的,正是因為這份”不幸“才讓她在痛定思痛后,重新認識了自己的不足,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來。并且沒有因為她所從事的崗位繁瑣和發(fā)展空間有限就選擇了沉默或離開,相反她用她的努力和實際行動來”吶喊“,讓每個人都聽到了她發(fā)自內心的強大”聲音“,并最終轉化成為”幸運“,讓她工作的每個崗位深深地烙上了她的名字,并且在職場發(fā)展越來越順利。我們常說的”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就是這個道理,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壞的結果。所以我們遇到挫折或迷茫的時候希望能夠多冷靜的分析問題,不管你現(xiàn)在從事的崗位多么平凡和工作內容多么瑣碎,不管你自認為本崗位的發(fā)展空間多么的小,甚至腦海里已經多次出現(xiàn)了跳槽的念頭,但我告訴你,你出現(xiàn)這些想法的原因很多時候并不是工作本身的問題,而是你自己審視工作和職場的視角有點狹隘,所以才會拿崗位來當做“替罪羊”。很多職業(yè)生涯停滯不前的人,并不是崗位發(fā)展空間不足,而是停滯的是大腦,因為不再思考,也就不再成長。很多人都想當老板,但沒有老板這個專業(yè),最終還是很多人都當上了老板。這也告訴我們發(fā)展空間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關鍵看你是否想改變和怎么改變。你若能像那個女孩子一樣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績,讓所從事的崗位深深烙上你的名字,相信等你回過頭來回味這段工作經歷的時候,你會覺得這個崗位也沒有自己當初想的那么差勁,而是自己開始的工作表現(xiàn)的太差勁了。我衷心希望“XXX到此一游”等幾個字以后不要刻在墻上,但我更希望你能夠讓每個崗位都刻上你的名字!
本文屬個人原創(chuàng),如需轉載請注明作者及出處。中國職業(yè)咨詢網
全國十三五規(guī)劃明確全民參保計劃,將在2020年前基本實現(xiàn)。全民參保是政策指向也是新的市場空間,無憂保堅定信念承擔起企業(yè)的社會責任,努力做國家全民參保計劃的踐行者。 小編有話說:謝謝這么優(yōu)秀的你來看文章,有什么想對小編說的盡管來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們的動力,歡迎大家踴躍發(fā)表疑問,歡迎吐槽,社保生態(tài)圈群:248069515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