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憂保職場指南早報:食品安全,關乎千家萬戶,關乎整個民族的未來。2011年,食品行業(yè)存在哪些受人關注的危機事件?如何透過輿情、從危機發(fā)展的規(guī)律看待這些事件?;2011年食品行業(yè)危機事件;蘊含很多思考。一、搶鹽風波事件起因:日本核輻射導致的謠言發(fā)生時間:2011年3月危機類型:謠言輿情指數:事件背景: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部地區(qū)突發(fā)9.0級大地震,位于福島的核電站發(fā)生爆炸并出現核泄漏。受外界;服用碘鹽可以抵抗核輻射;及;此后一段時間內生產出來的鹽將受到核污染;等傳言影響,從3月14日開始,我國浙江、廣東等沿海地區(qū)開始出現民眾搶購食鹽行為,并向全國蔓延,3月17日達到**,一包1元多錢的碘鹽竟然炒到了18元。3月17日后,有關部門采取行動,增加碘鹽市場供應;專家學者針對傳言紛紛解釋說明,到3月20日,碘鹽市場逐漸恢復平靜。民間以;謠鹽;代替;謠言;,專指此次搶購碘鹽事件。點評:謠言滋生,慌亂一片,及時辟謠至關重要!此次搶鹽成為一次鬧哄哄的公共事件,實乃政府不作為所致。大多數危機是可以預見的,在到來之前,需要防患于未然,危機初露端倪,及時制止。日本核泄漏已經是家喻戶曉的事件,作為近鄰,政府相關部門在科普、信息告知、危機應對方面應該提早準備,缺乏科學的傳播,耳聞不實之言,民眾難免恐慌和躁動。搶鹽事件一個星期后才聽聞相關部門的;行動;,略顯遲緩,此時,無量商家早已賺得盆滿缽滿,試問,民眾盲從造成的損失誰來埋單?;謠言止于智者;,謠言的粉碎需要人的自覺。國人的素質今非昔比,但就此搶鹽風波來看,我們的科普滯后令人擔憂,民眾自覺源于社會提供的知識和教育??破战逃?,謠言總會有滋生空間;對政府部門來說,錯過關鍵時刻的;止謠;,跟事后諸葛沒啥區(qū)別;謠言應對還需找到造謠者,必要時給予相應的懲處,以此達到教育和警示的目的。二、雙匯;瘦肉精;事件事件起因:;瘦肉精;**混入豬肉,危害人體健康發(fā)生時間:2011年3月危機類型:產品質量危機輿情指數:事件背景:早在2002年2月,農業(yè)部等三部委就將;瘦肉精;列為禁用藥品,并列入年度例行監(jiān)測計劃。然而,3月15日,雙匯集團濟源廠收購含有;瘦肉精;的豬肉被央視曝光,消息甫一傳開,震驚全國,當天雙匯發(fā)展跌停,16日期徹底核查。接著,全國許多超市雙匯肉制品下架,引發(fā)市場騷動,部分專賣店倒戈,河南查封16家問題養(yǎng)豬廠,14名涉案人員被控制,跟事件相關的4名高管被免,北京市全面封存河南進京生豬產品,濟源雙匯公司無限期停產整頓。。。。。。據雙匯高層聲音,;瘦肉精;事件致雙匯損失超121億元。點評:一個被譽為;中國肉聯企業(yè)第一名;的企業(yè),盡然堂而皇之地生產出一批批含有危害人體健康的豬肉產品,真是匪夷所思,如果沒有媒體曝光,估計還要繼續(xù);危害;下去,中國食品企業(yè)的亂象可見一斑,前有三鹿,今有雙匯,民眾健康,誰來埋單?聲譽是一種無形的核心資產,當企業(yè)管理不善、對風險應對不力時,消費者用腳投票的過程會一次次上演,今天,消費者選擇的多樣性,可以很快忘記曾經鐘情的品牌。所以,對消費者的持續(xù)關懷和示好是企業(yè)每天做的功課!三、塑化劑風波事件起因:塑化劑污染食品飲料發(fā)生時間:2011年4月危機類型:產品質量危機輿情指數:事件背景:2011年4月,臺灣島內衛(wèi)生部門例行抽驗食品時,在一款;臺灣30年來最嚴重的食品安全事件;。點評:****事件余音未了,塑化劑再起波瀾,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看來任重而道遠。這兩種性質類似的事件,讓;食品添加劑;當了一回替罪羊,同屬添加劑,但不能用在食品飲料中的,是人為原因導致的污染事件,是貪欲引發(fā)的罪責。食品工業(yè)發(fā)展日新月異,新產品給大眾提供了更多選擇,但我們要問的是,在一連串眼花繚亂的產品到來之前,監(jiān)管者是否做好了各種功課,譬如對各種添加劑的規(guī)范和管理?四、上海;染色饅頭;大搖大擺進超市事件起因:發(fā)霉饅頭;化妝;進超市發(fā)生時間:2011年4月危機類型:產品質量危機輿情指數:事件背景:3月29日,中央電視臺《消費主張》欄目曝光了上海多家超市銷售的小麥饅頭、玉米面饅頭系染色制成,加防腐劑防止發(fā)霉。饅頭生產日期標注為進超市的日期,過期回收后重新銷售。每天有3萬多問題饅頭銷往聯華、華聯、迪亞天天等30多家超市。報道播出后,上海工商部門在對相關的10家超市所有門店;問題饅頭;下架的基礎上,對全市所有超市門店開展地毯式清查;組織開展退賠;對所有超市、賣場、集貿市場的熟食、鹵味產品開展專項檢查,嚴厲打擊更換生產日期標簽等違法行為。點評:因為銷售速度快、銷量大,大型超市已經成為百姓消費的主渠道,熟食產品因為制售快,已成為監(jiān)管的;盲區(qū);,這次染色饅頭事件給各級市場監(jiān)管方再次敲響了警鐘,防止病從口入、嚴把食物銷售關口箭在弦上!始作俑者屢次逃過監(jiān)管,幾年來不知在超市賣出了多少有毒的饅頭,此種行徑,道德譴責已經毫無意義,加大對違法者的處罰力度,發(fā)現一次,重罰到底,讓違法者無路可走,看看還有哪個昧良心者重蹈覆轍?五、新奶業(yè)標準全球最差遭炮轟事件起因:奶業(yè)標準引發(fā)口水戰(zhàn)發(fā)生時間:2011年4月危機類型:產品質量危機輿情指數:事件背景:2011年4月,中國牛奶新國標正式頒布,卻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按照新國標,原料奶中蛋白質含量由原標準中的每100克含2.95克,下降到了2.8克,遠低于發(fā)達國家3.0克以上的標準;而每毫升原料奶中的菌落總數標準卻由原來的50萬上升到了200萬,比美國、歐盟10萬的標準高出20倍。廣州市奶業(yè)協會理事長王丁棉炮轟:;這是全球最差的牛奶標準!是世界乳業(yè)之恥!;7月3日,光明乳業(yè)總裁郭本恒表示,中國生乳標準幾乎是全世界最差,用一個相對比較低的標準不可能生產出一個非常高級的產品。點評: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全球最大的獨立公關公司愛德曼最新發(fā)布的2012年度全球信任度調查報告顯示,從細分行業(yè)的情況來看,中國食品與飲料成為最不受信任的行業(yè)。高標準、嚴要求,好產品通常都是這樣生產出來的,在充滿競爭的市場環(huán)境中,要么平庸被淘汰,要么瞄準行業(yè)精尖水平,高瞻遠矚走可持續(xù)發(fā)展之路,市場不會給平庸者太多機會。中國加入WTO已有好些年了,當我們痛惜某些行業(yè)頹勢時,略作總結,那就是:戰(zhàn)略模糊,步履遲緩、一步走錯,滿盤皆輸。譬如有兩大巨頭產品充斥市場的洗化行業(yè)、譬如手機終端業(yè)務。如果要認真探討中國乳業(yè)的明天,我想,最最關鍵是還是品質的提升,所以,提高;標準;這個問題,忽視不得。標準是一個行業(yè)發(fā)展的戰(zhàn)略指向!六、味千拉面;骨湯門;事件起因:味千拉面連鎖餐廳勾兌湯底發(fā)生時間:2011年7月危機類型:產品質量危機輿情指數:事件背景:7月下旬,味千拉面被曝出;純豬骨熬制的湯底;實為濃縮液勾兌而成,引起廣泛關注。之后,味千在官網上展示了一份由中國農業(yè)大學食品學院出具的鑒定報告,稱味千拉面骨泥濃縮湯料樣品中富含膠原蛋白和鈣,并稱;味千拉面一碗湯的容量是360ml,含鈣量高達1600毫克;。這一鑒定遭到了中國農業(yè)大學全盤否定,并發(fā)表聲明斥責味千侵犯聲譽權,要求味千道歉。此后,各媒體跟進報道,味千股價也一落千丈,短短11個交易日跌幅高達44.72%,期間總市值累計蒸發(fā)84億港元。點評:餐飲連鎖機構最近幾年遍地開花,發(fā)展迅猛,當企業(yè)聯姻資本,一場豪賭便瘋狂上演了,加盟、開店、無節(jié)制的廣告,高歌猛進的同時,對產品質量的忽視卻不經意間忽視了。轉載網友的話:諾貝爾瓷磚、馬可波羅瓷磚、畢加索瓷磚、梵高瓷磚、蒙娜麗莎瓷磚;洋名;企業(yè)身上,作為監(jiān)管者,是否能出臺一些有效的規(guī)范措施加以管制呢?而消費者本身,也能否透過這種亂象理智消費、給渾水摸魚者不留可乘之機呢?七、;血燕;大起底主要事件:血燕造假發(fā)生時間:2011年8月危機類型:產品質量危機輿情指數:事件背景:據新華網報道,業(yè)內人士稱所謂;**血燕;,通常是采購便宜的白燕窩后,用鳥糞等熏制、發(fā)酵、染色加工成血燕出售。在沒有相關標準的情況下,一些黑心商家肆無忌憚地造假。中國市場上血燕的年消耗量目前達到了兩三百噸。而中國海關的統(tǒng)計數據顯示,2008年從馬來西亞進口的燕窩是0.379噸,2009年是6.218噸,2010年是8.689噸,2011年1至6月是5.068噸。浙江工商部門8月16日抽樣檢測了3萬盞血燕,結果亞硝酸鹽全部嚴重超標,最高超標350倍,而亞硝酸鹽是一類致癌物質,由此網絡瘋傳;毒血燕;!點評:長期以來,燕窩產品是高端消費一族的;珍品;而備受推崇,因而不少人將之作為身份消費的一個象征。反映到市場上,價格一路上漲,而消費能力極強的并沒有放棄購買的沖動。物以稀為貴,國內超強的購買力催生了很多名不副實的;洋貨;,因為缺乏相關標準,產品魚龍混雜,消費者一時無從得知真假,屢屢上當。;毒血燕;充斥市場,害人不淺,消費者平時應該多個心眼,少一些崇洋心理,了解相關知識,學會一些鑒別真假的常用方法,盡可能避免被血燕所毒。另外,懂得及時維權,讓媒體爆料,打擊無良商家的作惡行徑。欣聞;血燕事件;后,國家工商總局下發(fā)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流通環(huán)節(jié)燕窩市場專項檢查的通知》,應該說血燕之害會得以整治的,至少消費者會有所警醒了。八、山西老陳醋勾兌之爭主要事件:山西陳醋成分之爭發(fā)生時間:2011年8月危機類型:產品質量危機輿情指數:8月,山西醋產業(yè)協會副會長王建忠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市面上的山西老陳醋95%都是勾兌醋。雖然產品標明老陳醋,但里面成分一般都有苯甲酸鈉。只要有苯甲酸鈉,都可以斷定它不是老陳醋。醋精本身不含營養(yǎng)成分,勾兌比例掌握不好,還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國家目前雖有所謂配制食醋的標準,但尚無手段檢測出勾兌的是不是工業(yè)級冰醋酸,以及勾兌比例是否合乎標準。點評:;勾兌;是工業(yè)制造過程中是一個常用工藝,這種方法在食品、飲料、酒類產品中大量存在。屢屢出現的;勾兌;紛爭背后,公眾拷問的其實是各監(jiān)管執(zhí)法部門的公信力,一旦執(zhí)法放松,規(guī)?;漠a品迅速流向市場,百姓的健康誰來保障?普通百姓對添加劑和相關工業(yè)原料的認識幾乎空白,監(jiān)管部門的失責,會直接給無量商家造成可乘之機。陳醋勾兌之爭,行業(yè)協會的權威再次被質疑,不同聲音的發(fā)出,一方面讓消費者產生迷茫,另一方面深刻暴露了國內食品行業(yè)機制的脆弱。九、地溝油流入餐桌主要事件:制售地溝油窩案發(fā)生時間:2011年9月危機類型:食用油行業(yè)危機輿情指數:事件背景:2011年9月,公安部統(tǒng)一指揮浙江、山東、河南等地公安機關,歷時4個月成功破獲一起特大利用地溝油制售食用油案,一條集掏撈、粗煉、倒賣、深加工、批發(fā)、零售等6大環(huán)節(jié)的地溝油黑色產業(yè)鏈浮出水面。此次行動抓獲犯罪嫌疑人32名,同時扣押食用地溝油100余噸。據嫌犯交代,購買的地溝油主要銷往河南、山東、河北等地糧油批發(fā)市場。中國人一年消耗食用油3000萬噸,而;地溝油;就占300萬噸,也就是說每10頓飯里,就可能有一頓是;地溝油;做的。據了解,;地溝油;經過幾番處理,再依據現有食用油國標檢測,指標上卻是;合格品;,連檢測都測不了。衛(wèi)生部2011年多次征集地溝油檢測辦法,均無功而返。點評:地溝油制售由來已久,這次鏟除行動只是最近幾年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而已。泛濫的地溝油流入百姓餐桌,為何得不到應有的重視?第一,加工地溝油,市場利潤豐厚,商家利欲熏心;第二、國內在處理地溝油二次利用方面,還沒有形成一種切實有效的方法,立法體制和相關政策缺失,地下作坊和工廠大肆煉制,通過地下銷售到全國各地,走向食肆酒樓,危害百姓健康;第三、地溝油檢測辦法陳舊,無法在第一時間快速鑒別,導致案情不能及時處理、甚至不了了之;第四、消費者缺乏健康意識,給地溝油以很大的生存空間,有些商家和企業(yè)圖省錢,廉價購買市場上來路不明的食用油。、
由此,我們得知,解決地溝油問題,不是單單重拳打擊就能解決得了的。給地溝油安全一個;出口;,實為上策。很多國家的處理方法可以借鑒。日本街頭,經??梢钥吹狡犸楑r明的垃圾車從居民區(qū)進進出出。這些垃圾車使用的燃料,就是地溝油。日本的地溝油現在都由專業(yè)的回收公司進行回收,并以較高價格賣給了日本政府,而日本政府則將這些地溝油提煉后用作了垃圾車的燃料。日本政府將清理地溝油的環(huán)保費用用于回收地溝油和進行提煉,其購買價格高于缺德廠商可以接受的價格,使其因為無利可圖而自然選擇放棄。另外,為了防止這種垃圾車用油流入餐館,政府在這種油中加入了蓖麻油等添加劑,一旦下肚就很快會引起腹瀉,餐館就會因害怕消費者索賠而不敢使用。如此,日本政府和回收公司做到了雙贏,環(huán)境得到了保護,老百姓也不會吃到地溝油了。
全國十三五規(guī)劃明確全民參保計劃,將在2020年前基本實現。全民參保是政策指向也是新的市場空間,無憂保堅定信念承擔起企業(yè)的社會責任,努力做國家全民參保計劃的踐行者。 小編有話說:謝謝這么優(yōu)秀的你來看文章,有什么想對小編說的盡管來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們的動力,歡迎大家踴躍發(fā)表疑問,歡迎吐槽,社保生態(tài)圈群:248069515
標簽: 企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