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憂保職場指南早報:據(jù)說一般相親的場景是這樣的,女孩子會問:“你有車有房有存款嗎?”男孩子在女生一個接一個的問題下,疲于招架,虛汗直流。
自由戀愛不懂相親的苦,但我想相親應是除約炮、面試外,最帶有目的性的面談了。既然叫相親,就應是相互親,而非變成一方的強吻。
“你有車有房有錢嗎?”,就當有回應“你有膜有樣有愛嗎?”。
職場上很多HR也習慣于簡單粗暴地把面試變成上述的相親模式,把面試變成單方面考核求職者的程序,自嗨的不得了。
面試是一個平等的雙向選擇,拉騾容易千里馬難尋,更不用說三顧茅廬。
在人才供給側的變化與擇業(yè)創(chuàng)業(yè)的多元化、互聯(lián)化知識服務化的經(jīng)濟趨勢下,人才與公司的價值交換在自由平等的基礎上更加多樣。
企業(yè)在面試候選人,候選人也在挑剔著企業(yè)。
17年職場大數(shù)據(jù)告訴我們,78.8%的求職者把面試體驗作為衡量公司的首要判斷依據(jù)。
如何與求職者面試,打造良好的面試體驗,無論入職如否,至少在面試環(huán)節(jié)讓其認可企業(yè)?
面試官是企業(yè)給出的第一印象,一葉知秋,也是最可能成為壞了一鍋粥的那顆老鼠屎。
面試官如何做到自我修養(yǎng),為企業(yè)亮好第一聲嗓?
1學會尊重
面試,先給面子,再測試。
學會尊重每一位候選人,是面試官最基本的修養(yǎng),也是職場禮儀。
面試官也是求職進來的,今后也有可能去面試OFFER,設身處地。無論候選人貧窮還是富有,健康還是疾病,即便下一刻你的回答是“我不愿意”,彼此尊重還是前提。
新世紀大廈彥林進出口公司的人力資源總監(jiān),考慮法務建議,隱去姓名,我可以說是個老娘客,與候選人面試時總拉著一副臉,苦大仇深,往往搞的尷尬。公司內部取其法號“滅絕師太”。后來我對她說:“候選人來面試,你不用花枝招展,也不至于仇人見面,他來面試虧欠你什么了嗎?”。
候選人選擇你的公司投遞簡歷并參加面試,面試官至少表現(xiàn)給出對這一選擇的尊重,這也是對公司的尊重。
很多候選人也會吐槽:“明明是公司發(fā)布的招聘需求,結果一登門拜訪就見臉色,弄得好像是自己不該來,那你別叫我去啊”。
通常我都會安慰到:“一邊有需要一邊叫‘不要不要’的,你不覺得才刺激嗎?”。
2服務意識
人力資源為什么在溫州不重視,是因為HR普遍缺少營銷服務的意識。
按部就班,每天制式地篩選簡歷邀約,每天機械地問套路的問題,回頭跟老板抱怨現(xiàn)在招人越來越難了,做成這樣的面試官‘真的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
從某種意義上說,候選人就是HR業(yè)務的顧客,而營銷的根本問題就在于解決客戶的核心需求。
我們來看17年調查結果,公司的糟糕程度是如何在面試中體現(xiàn)的,哪我們應該如何改進?
倒杯茶/來者是客,如果公司老板不至于摳門到把茶水也算計到招工成本,一杯茶就是見面的溫暖與誠意表達。
保持親和/陌生人初次見面,不要跟彥林的‘滅絕師太’一樣掛著鞋拔子臉,沖著他能來賞臉,給個微笑一點都不過分。
和人發(fā)生點關系,總是需要一點潤滑劑的。
優(yōu)化面試招聘登記表/好多公司的招聘登記表就是抄襲的,就那么一直沿用,你只知道用卻不知道為什么這樣用,就不要浪費公司的水筆芯。
有些內容是適合國家單位做政治審核的;
有時候公司對候選人他爸是李剛還是隔壁老王這件事其實并不感興趣;
公司明明懶到從不做背調,表格上卻一列的離職原因與證明人;
我們都想聽聽候選人吹吹‘豐功偉績’,但表格上卻沒有下手的地方;
還有那個放照片的地方,你不覺的它很尷尬嗎?
除了基礎個人信息,其他內容都應具備公司特色,候選人填的都應是你想要的,多點創(chuàng)意是對本職工作的負責。
不輕易延誤約定的面試時間/約定就是承諾,事先準備好資料,相關面試部門通達到位,涉及老板的要提前安排好事程與時間。也有可能候選人遲到或爽約,但至少你做好了自己,對別人負責了。
諾曼蒂克的營銷老總盧志剛,幫他約定了候選人時間,沒任何突發(fā)事情,結果讓人等了近2個小時,期間也沒任何交代,候選人面談后說“他居然連一點歉意都沒有”。我跟他們鄭總說:“這個人的人品有問題”,鄭總不信。據(jù)說,鄭總在公司的時候,他下班就故意遲點,看點電影什么的。
守約時間,不僅是尊重,也是個人品質的最好體現(xiàn)。
不要再問簡歷上白紙黑字的內容/簡歷不是給面試官作為主播讀新聞稿用的,這點在人事參考2月微文中《不要為了問而問,不要為了做而做》已有體現(xiàn),不在羅嗦。面試官給我來點非一樣的感覺。
確保面試環(huán)境不受干擾,專注且控制時間/專注的面試,除了是對候選人的尊重,也是對自己時間的尊重;專注的面試,成效遠勝于拖冗,一般面試超過30分鐘,雙方的交流內容基本上就會重復與拖沓了。
面試不是辯論,不要企圖一定說服別人/不專業(yè)的面試官往往在面試中過多的灌輸自己認為對的理念,一旦候選人同樣執(zhí)著,好好的溝通面談一不小心可能就變成辯論賽,淪陷在‘你有房嗎’,‘你有膜嗎’的爭論之中。
這樣的爭論往往起始于面試官姿態(tài)過高,以為候選人參加面試就是非她不娶,所以你就應該想的和我一樣。
尤其是在高層管理崗位上,理念與意識的不同是常態(tài),從我的觀點來說沒有沖突就沒有需求,一群雞加一只雞還是一群雞。
面試是雙方自由意識的交流,聰明的面試官不會試圖去說服或引導候選人,讓他展示真我,然后內心抉擇,沒有對錯,只有合適與否。
當然,企業(yè)要尋求發(fā)展,我勸天公抖一抖,不拘一格降人才。
英國有檔相親節(jié)目叫做一絲不掛(undressed),一個昏暗的房間,一張雙人床和一個大屏幕,一對男女,有時也會是一對男男。
讓脫.衣服就脫.衣服,叫上床就得上床,僅幾分鐘,這對陌生人就走完了普通情侶幾個月的進程,然后就是YES與NO的選擇
面試的時間也同樣很短,面試官不坦誠,雙方又如何能搞到一起呢?
你讓我脫光,自己卻裹得嚴嚴實實,讓我怎么回答要不要上你?
很多面試官很會問問題,但不會回答問題,他們往往認為問完問題就可以結束面試了。
很多企業(yè)在面談后,給候選人發(fā)出就職邀請,而這時候,候選人對企業(yè)還是一知半解,婉拒的居多,即便有各方面因素選擇了入職,往往以閃離結尾。
“你有車有房有錢嗎?”
“有”
“太好了,我們去結婚!”
“你好像忘記問我的意見了”
我們來看一看候選人想通過面試獲得什么:
從候選人對于面試的期待,不難看出,他們對于公司的評估也是多維度的。
薪酬與福利構成/崗位職能與業(yè)務范圍/是大多數(shù)候選人想從面試中了解的,是一個基礎訴求,但我們不要了解成是他們的關鍵考量。
他們只是覺得這是面試最基礎提供的信息服務,而在一點上,通常在前面幾關的面試中很難得到滿足。
來自英國的Peter說:“我有時候真搞不明白,中國人為什么老是把最基礎的信息一定要放到最后說,沒有這些,我都不知道如何溝通”。
說到這個,我又想起oikos的胖子那句經(jīng)典:“先干著,給多少再說”。
管理能力與團隊氛圍/優(yōu)秀的候選人通過對面試官,整個面試環(huán)節(jié)的安排與流程順暢程度的判斷,就可以粗略地對公司的管理能力、團隊氛圍做一個直觀認知。
“這個公司的面試間就跟雜物間一樣,對拜訪者都如此不上心,我可不相信他們對員工會有多關懷”,候選人A君如是說。
發(fā)展?jié)摿εc平臺/能關注這個的候選人,我想是睿智的,他會從長遠的發(fā)展去評估候選企業(yè),一般會從他收集的公司信息與面試中所交流到的公司管理去進行判斷,尤其是老板的格局與胸懷。
“這個老板聽到我與其競爭對手的合作可能性分析時,暴跳如雷,連口說‘絕對不可能,絕對不可能’,難道他不知道滴滴與快的都可以不打不相識嗎?”候選人B君對剛交流完的企業(yè)大失所望,他斷言這位BOSS的胸部就是公司發(fā)展的最大瓶頸。
我知道他想說的是有容胸大。
面試是招聘配置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無論對于候選人還是企業(yè),都是面對面直接有效的了解手段,雙方都應積極準備。
面試是平等的雙向選擇,彼此尊重,卸下對自我的仰視與固執(zhí)。
面試官是候選人的甄選者也是服務者,背靠大樹乘涼、守株待兔、狐假虎威都是不自信與缺乏專業(yè)的體現(xiàn)。
提升自我修養(yǎng),有容胸大。
全國十三五規(guī)劃明確全民參保計劃,將在2020年前基本實現(xiàn)。全民參保是政策指向也是新的市場空間,無憂保堅定信念承擔起企業(yè)的社會責任,努力做國家全民參保計劃的踐行者。 小編有話說:謝謝這么優(yōu)秀的你來看文章,有什么想對小編說的盡管來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們的動力,歡迎大家踴躍發(fā)表疑問,歡迎吐槽,社保生態(tài)圈群:248069515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