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憂保職場指南早報:在《西游記》中,唐僧團隊取經(jīng)十四年,沙僧是存在感最弱的人,基本上沒什么事兒。妖精都被大師兄打了,行李都被二師兄扛了(原著中大部分時間是八戒挑擔的),而沙僧僅負責牽馬,但白龍馬本尊是西海三太子,用得著人牽?行李中只有紫金缽值錢,用得人看著?
在取經(jīng)隊伍中,沙僧的工作任務和孫悟空、豬八戒是基本相同的,負責消滅妖怪,保護唐僧,使取經(jīng)隊伍得以前進。第三十一回孫悟空對黃袍怪說:“你來,你來,打倒你,才是功績!”第五十七回觀音對孫悟空說:“比那妖禽怪獸、鬼魅精魔不同。那個打死,是你的功績?!币簿褪钦f,在西天憑職稱也是要看績效的,正因為如此,孫悟空一聽說某處有妖怪,就像打了雞血,比如烏雞國國王托夢唐僧,孫悟空聽后說:“不消說了,他來托夢與你,分明是照顧老孫一場生意?!必i八戒看見死蟒蛇精,都要上去打一耙,好算做自己的功勞。于是,取經(jīng)之后論功行賞,孫悟空成了斗戰(zhàn)勝佛,豬八戒成了凈壇使者。
但是沙僧很奇怪,非常淡定。從頭到尾,沙僧總是說,我看著師父,當師父被捉走后,他又說我看著行李,想幫的時候就上去打打醬油,不想幫就搬個小板凳坐在旁邊看熱鬧,時不時還說幾句風涼話,再就是干脆讓妖怪抓去,一上場打不了幾下就束手被擒了,總之是不肯賣力上前。唯一他打死的一個,還是個冒充自己的猴妖。他成為職場上的“三不”男人:不負責、不摻和、不出錯。如果西行一路,孫悟空出力100%的話,豬八戒可算是60%,沙僧頂多40%。原來沙僧才是隱藏最深的神話版“心機婊”啊。
實際上,作為第一個被觀音選中且寄予厚望的人,沙僧的能耐跟孫悟空、豬八戒是差不太多的,那他為什么就不打妖怪呢?他難道對績效工資不感興趣嗎?
當初觀音與沙僧達成的交易是:沙僧保護唐Sir安全=不再飛劍穿心+官復原職。老沙在天庭工作多年,他心里十分清楚,不再飛劍穿心這個承諾,以觀音的能力是完全可以兌現(xiàn)的,而官復原職——繼續(xù)當玉皇大帝的保鏢,幾乎比較難以實現(xiàn)。天庭的編制是很緊的,一個蘿卜一個坑。他被開除了仙籍之后,玉帝身邊肯定會有新的保鏢,他官復原職意味著,觀音要說服玉帝把別人替換掉,這個難度可想而知。也就是說,他再怎么努力,也是不太可能官復原職的。但是他只要留在取經(jīng)團隊當中,就不再被飛劍穿心了。
沙僧最大的需要是安全需要,因為一旦取經(jīng)不成,團隊解散,唐僧可以回長安,孫悟空可以回花果山,豬八戒可以回高老莊或去棧洞,唯獨他沒有地方去,他不可能再回流沙河吧。
因此,對于沙僧來說,最劃算的策略就是混:既不很努力,也不得罪人,更不會離開,而且還不讓團隊解散。因為一旦團隊解散,取經(jīng)失敗了,他就只能回到流沙河,繼續(xù)忍受飛劍穿心的痛苦。
所以在第四十回,孫悟空因唐僧不聽他意見而被紅孩兒捉走,提出“該散了”時,八戒馬上附和說“趁早散了”,而沙僧的反應則是:打了一個失驚,渾身麻木道:“師兄,你都說的是哪里話。我等因為前生有罪,感蒙觀世音菩薩勸化,與我們摩頂受戒,改換法名,皈依佛果,情愿保護唐僧上西方拜佛求經(jīng),將功折罪。今日到此,一旦俱休,說出這等各尋頭路的話來,可不違了菩薩的善果,壞了自己的德行,惹人恥笑,說我們有始無終也!”
其實沙僧就是一個很會說場面話、不干實事、瞎混的人。他的這番表態(tài),馬上讓孫悟空消了氣。像這樣一個混日子的人,為什么還能留在取經(jīng)隊伍當中,沒有被清理出去呢?
因為沙僧誰都不得罪,從孫悟空的角度看:老沙偶爾幫忙打妖怪,又不爭功,人很nice;從豬八戒的角度看:老沙偶爾幫忙挑擔,又不爭功,人很nice;從唐僧的角度看:小沙經(jīng)常陪著嘮嗑,人很nice,領導就從來沒有批評過他。
所以,沙僧一直跟著取經(jīng)隊伍在走,盡管他不打妖怪、不干重活,但依然是在履行勞動合同,觀音菩薩也不能單方面毀約,沒把他這個只出工不出力的人清理出去。
按照雙因素理論,導致員工滿意的因素與導致不滿意的因素是有本質(zhì)差別的,赫茨伯格將它分為保健因素和激勵因素。沙僧之所以缺少工作動力,主要的原因在于只有保健因素起作用(加入取經(jīng)隊伍可免除萬劍穿心之苦),而沒有激勵因素。
保健因素只能起到保持員工積極性和維持工作現(xiàn)狀作用,如:規(guī)章制度、工資水平、工作環(huán)境、勞動保護等,處理得不好會引發(fā)人們對工作的不滿情緒,但處理得好也只不過預防或消除了這種不滿,而不能起真正的激勵作用。換句話說,這些因素,只能安撫員工而不能激勵員工。
與保健因素相區(qū)別的是激勵因素,包括:工作表現(xiàn)機會和工作帶來的愉悅;工作上的成就感;由于良好的工作成績而得到獎勵;對未來發(fā)展的期望;職務上的責任感等等。只有激勵因素才能真正起到對員工的激勵作用。
作為領導者要做的是,盡量把保健因素轉(zhuǎn)化為激勵因素,避免把激勵因素轉(zhuǎn)化為保健因素。實踐中把激勵因素轉(zhuǎn)變?yōu)楸=∫蛩氐睦雍芏?。比如:有的公司每年都發(fā)放不隨公司業(yè)績浮動的、固定數(shù)額的獎金;還有的公司僅僅按照員工的司齡來晉級等等。相反,如果依據(jù)員工的業(yè)績和努力程度發(fā)放數(shù)額不等的獎金,將會使員工明顯預期到,努力工作的行為會給個人帶來有形的物質(zhì)利益,從而使員工獲得極大程度的激勵感。
當然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目標激勵時,目標設置不能太高,承諾的獎勵也不能太高(比如像沙僧的官復原職),否則員工會覺得是很難達到的,這時激勵因素就會變成保健因素了,員工就不會努力去爭取。最合適的目標,應該跳一跳夠得著的。常見誤區(qū)一些領導者把留住人才與提高員工積極性等同起來。事實上,兩者是有差別的。工資與福利不是激勵因素,工資高可以降低離職率,但不會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但如果隨便降低員工的工資或降低福利,就會導致員工的不滿,發(fā)生人才流失現(xiàn)象。
許多領導在管理沙僧這一類員工時都犯過錯誤,往往認為這類員工聽話、服從安排,始終和領導保持高度一致,不提反對意見,就認為他們忠誠、可靠,因此就重用他們,把他們放到重要的位置上,結果卻被這類人給壞事了。
像沙僧這類人表面上看對組織沒什么影響,實際上他的破壞力是非常大,他們就是馬云所說的兔子一類的員工。一個組織要保持健康持續(xù)的運轉(zhuǎn),是必須要把沙僧這一類人清理出去的。當然,作為領導者,也要反思自己的領導行為,有沒有充分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有沒有激發(fā)他們的工作熱情。
買房,搖號,落戶,孩子入學都受社保影響,無憂保作為業(yè)界領先的個體社保自助繳納平臺推出全國社保代繳服務,保你社保不斷繳。
小編有話說:謝謝這么優(yōu)秀的你來看文章,有什么想對小編說的盡管來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們的動力,歡迎大家踴躍發(fā)表疑問,歡迎吐槽,社保生態(tài)圈群:248069515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