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憂保職場指南早報:“找到喜歡的事情再去努力吧”,持這樣想法的人,如果真能碰上一件喜歡的事,其概率與抱著“遇到可以結(jié)婚的人再去戀愛吧”念頭的人,第一次戀愛就撞上真命天子,從此伉儷同心、白頭偕老相當(dāng),拼的不是能力與閱歷,而是運氣。
初戀是美好的,但那時初戀的那個人不一定能走到最后。我們總在不斷地試錯中找到最合適自己的,工作也是如此,在一次次的跳槽中找到最合適自己的。如果還沒有進(jìn)行多嘗試,沒有理由抱怨找不到喜歡的工作。
對于如何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首先是你要去做,多嘗試。
那些經(jīng)常問如何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或者明確表示不知道喜歡什么的人,身上往往有一個共性:想得多,做得少,希望找到答案再去做,而不愿意去嘗試著找答案。
絕大多數(shù)人,不是撞到了自己喜歡的工作,而是在不斷試錯中,終于找到了喜歡并且能夠勝任的工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常常讓我們誤解,以為只要喜歡就能做好,其實并不。尋找自己喜歡的工作,是“吹盡黃沙始成金”的過程,其中許多外在的因素,會讓你很喜歡的,變成不那么喜歡;而略微喜歡的,變成了很喜歡。而在幾個喜好程度有差異的選項中,最終留下來的,其實是與你的天賦或者說先天條件最契合的。
就像你出一次國,買了很多行頭回來,每一樣都挺喜歡,但當(dāng)你穿出去,有些收獲的好評多一些,有些少一些,有些甚至收獲差評。而你自己,也感覺有些搭配簡單,穿著舒適;而有些搭配困難,穿著總覺得哪兒不對勁。最后穿得最多的那一套,未必是你最喜歡的,但一定是你能輕松駕馭的。
喜歡只是一種初始狀態(tài),能夠達(dá)到“愛你所做,做你所愛”的境界,需要成就感的支撐。
我們其實并沒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堅強,可以不求回報地愛一個人,不求回報地愛一件事,僅僅是因為最初,我們是懷著一百分的熱情投入,它是我們眼里,最愛的人、最喜歡的事。
如果你做這件事的成就感,遠(yuǎn)遠(yuǎn)無法抵消挫敗感的話,最愛,有可能變得不那么愛;最喜歡,也有可能變得不那么喜歡。
黃渤在成為演員之前,最喜歡的工作并不是表演,而是唱歌跳舞。他做過舞蹈老師,跑過歌廳,簽過唱片公司,公司沒簽錯,捧紅了毛寧與楊鈺瑩,卻打擊了黃渤,讓他明白顏值對歌手有多重要。
無論跑歌廳還是做老師,某種程度上,他的確把喜歡做的事情發(fā)展成了工作,但因為一直做得不算好,心理有落差,而慢慢懈怠。最落魄的時候,回山東老家開過工廠、做過實業(yè),成了一個務(wù)實的胖子,這段經(jīng)歷,卻讓他明白了自己雖然對喜歡的工作產(chǎn)生了懷疑,卻非常明白不喜歡的工作是什么,就是做實業(yè):一見客戶就喝酒,每天夾著公文包。
重新找尋舞臺的黃渤,對自己的喜歡做了微調(diào),選擇配音專業(yè),后來終于以演員的身份大放異彩。
你喜歡的事情,未必能做好,但你能夠做好的事情,一定不是你討厭的;排在第二第三位的喜歡,在成就感的促進(jìn)下,可能成為第一喜歡的事;而要堅持把一件喜歡的事情變成事業(yè),需要即時的獎勵與回報。
所以,當(dāng)你抱怨不知道自己喜歡的工作是什么,有兩種可能,一種是你真的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需要盡可能多地嘗試不同門類的事情,在不斷試錯中找到正確答案;另外一種是你忘了初心,即使是最初喜歡的工作,也由于你的不努力、不進(jìn)取,看不到希望得不到肯定,而變成了不喜歡的事,于是你更相信“干一行厭一行”。
我們也有另外一個誤區(qū),就是將“喜歡”神話,過度崇拜那些把興趣愛好發(fā)展成工作的人,覺得他們的人生一馬平川,萬事如意;覺得只要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意味著沒有壓力,沒有瓶頸,沒有煩惱。
因為瓶頸、因為壓力、因為暫時的不順,就懷疑自己正在從事喜歡的工作,這樣的人大約只適合有興趣愛好,而并不適合將興趣愛好發(fā)展成職業(yè),因為喜歡的事情一旦變成工作,只有意志力才能主宰你原有的天賦。
天賦再強,沒有意志力,也會倒在你曾經(jīng)喜歡的事情上。做著做著就不喜歡了,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情。
買房,搖號,落戶,孩子入學(xué)都受社保影響,無憂保作為業(yè)界領(lǐng)先的個體社保自助繳納平臺推出全國社保代繳服務(wù),保你社保不斷繳。
小編有話說:謝謝這么優(yōu)秀的你來看文章,有什么想對小編說的盡管來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們的動力,歡迎大家踴躍發(fā)表疑問,歡迎吐槽,社保生態(tài)圈群:248069515
標(biāo)簽: 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