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憂保職場指南早報:回想一下,當你做完工作把總結發(fā)給你的上司,等待反饋的過程是不是有點煎熬?想到別人會怎么評價自己的工作就心跳加快,或者在討論中遇到意見不統(tǒng)一的時候就立刻認定對方是在針對自己。這種癥狀表明你得了“抗拒反饋癥”。這種病可能還有另一個名字,叫作完美主義。怎樣面對完美主義帶來的焦慮,針對面對反饋時的不適感,小編給大家制定了5點行為準則:
1. 接受反饋時產(chǎn)生不適感是健康的、正常的。
沒人喜歡不適感,不管是生理的還是心理的。我們生活的世界也盡量幫我們?nèi)ヒ?guī)避不適。當我們感覺到生理上的病痛時,我們會吃藥或者吃東西、喝酒、分散注意力、麻醉、逃避或壓抑自我。
如果你可以預見某種情況會引起你情感上的不適,比如羞恥、抗拒、無能、憤怒、委屈、焦慮、輕蔑等等,我們會盡一切可能去避免這種情況發(fā)生。你懂的——你平常是怎樣拖延著不打開上司給你的反饋郵件,或者告訴你的另一半你“現(xiàn)在不想討論這個問題”的。
但是,不適感是生命中正常而必要的一部分。當我們允許不適感發(fā)生,允許自己感受這些伴隨著成長而來的負面情感時,就會是奇跡發(fā)生的時刻了。
而且這個過程會越來越輕松,尤其是配合下面四條一起。
2. 提醒自己有成長空間是一件好事。
運動員總怕遇到這樣的情況:邊線旁教練的怒吼,中場休息時教練的指責,上半場結束后的集中訓話。教練的反饋總是會毫不客氣地指出運動員哪里做得不好。運動員也會感到焦慮、氣餒和羞恥。但是他們更害怕的是有一天不再有這種焦慮、氣餒和羞恥,因為那意味著他的職業(yè)生涯已經(jīng)到達頂峰,等待著他的就是長長的下坡路和最終的退役了。作為一個選手,最美妙的事就是知道自己還有進步的空間。
對于我們的職業(yè)發(fā)展來說也是一樣。提醒自己那些缺陷和成長空間意味著你還有潛力可以開發(fā),而且,當你意識到這些成長空間并且開始用心去做時,沒人會知道你有什么樣的潛力。
3. 牢記“狀態(tài)”與“特質(zhì)”并沒有關系。
當收到反饋時,我們傾向于做一件事:內(nèi)在化。
有人會告訴我們“這個報告做得不夠好,”我們會聽到“你是一個差勁的員工?!蔽覀兾「覀兊男袨橄嚓P的那一部分反饋,轉(zhuǎn)而把它理解為自己的一種品質(zhì)。當我們聽取反饋的時候,最好這樣提醒自己,并且形成一種條件反射——某件事情完成得欠佳并不意味著你是一個差勁的員工,你的行為與你自己的特質(zhì)并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
4. 在缺點中尋找正面動機。
在所有缺點的另一面,都蘊含著力量和某種正面動機。對你而言,羞怯的另一面可能是責任心。焦慮的另一面可能是從羞恥感中得到的保護,沖動的另一面可能是行動力?,F(xiàn)在,透過這個濾鏡檢視你自己的缺點,這并不意味著免去你的責任或者合理化你的行為;相反地,最重要的是,要知道你的行動可能是來自好的動機,它能為你帶來積極的一面。
5. 運用正念和自我同情,做出積極回應。
正念和自我同情是我們生活中最有價值的兩個品質(zhì)。沒有了正念,我們就無法審視過去的經(jīng)歷,因此也就談不上改進了。沒有了自我同情,我們就無法與第一點中提到的,生活中無可避免的不適感心平氣和地相處。
這就像把你把自己當成是一個優(yōu)秀的教練,對自己抱有一種現(xiàn)實的、靈活的、鼓勵成長空間的期待。同時,你也應充滿善意,把自己當作一個生來注定要學習進步的人類,而不是生來完美的機器人。
用正念體察自我,用自我同情提升自信。
買房,搖號,落戶,孩子入學都受社保影響,無憂保作為業(yè)界領先的個體社保自助繳納平臺推出全國社保代繳服務,保你社保不斷繳。
小編有話說:謝謝這么優(yōu)秀的你來看文章,有什么想對小編說的盡管來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們的動力,歡迎大家踴躍發(fā)表疑問,歡迎吐槽,社保生態(tài)圈群:248069515
標簽: